目錄

吸入劑您用對了嗎?常見吸入器(MDI/DPI)正確使用步驟

有聲書播放

吸入劑您用對了嗎?常因不確定 MDI 或 DPI 的正確用法而擔心藥效打折?本篇提供完整教學,一步步拆解定量噴霧與乾粉吸入器的關鍵步驟,讓您輕鬆掌握技巧,確保每一口藥物都有效,並解答類固醇副作用等常見疑問。

每次吸藥,都像在開盲盒,不確定藥物到底有沒有順利抵達肺部嗎?看著手中構造複雜的吸入器,您是否感到困惑與不安?請放心,您不是一個人。許多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病人都面臨相同的挑戰。

本篇文章將帶您一步步拆解最常見的 2 大類吸入器:定量噴霧吸入劑(MDI)乾粉吸入劑(DPI)的正確使用方法。在跟隨本篇教學後,您將能夠自信且正確地操作自己的吸入器,確保每一口吸入的藥物都能發揮最大療效。

目錄

吸入劑用錯等於沒效?破解常見迷思,讓藥效確實抵達!

使用吸入劑治療,就像是用灑水器精準地澆灌一株生病的植物。藥物必須直接送達發炎的呼吸道(植物的根部),才能發揮作用。如果操作不當,藥物大多只會沉積在口腔、喉嚨(旁邊的泥土),不僅浪費了藥物,更無法有效控制病情。

研究顯示,高達 7 成以上的病人因未能掌握正確的吸入器使用方法而影響治療成效。常見的錯誤包含:

  • 速度錯誤:MDI 吸氣太快,DPI 吸氣太慢或不夠力。
  • 協調不佳:按下 MDI 的時機與吸氣動作對不上。
  • 準備不足:忘記搖晃 MDI 或預載 DPI 的藥物。
  • 事後忽略:吸氣後沒有確實閉氣,或使用類固醇後忘記漱口。

掌握正確的吸藥步驟,是穩定控制呼吸道疾病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MDI、DPI 怎麼分?認識你的吸入劑種類與藥物特性

在學習操作前,先讓我們花 1 分鐘認識您的好夥伴。吸入器主要分為 2 大家族:

1. 定量噴霧吸入劑(Metered-Dose Inhaler, MDI)

  • 原理:內含藥物與推進劑,按壓後會噴出固定劑量的霧狀藥物。
  • 關鍵動作:需要「手口協調」,在按下藥罐的「同時」緩慢深吸氣。
  • 外觀特徵:通常是 L 型的塑膠外殼,搭配一個金屬藥罐。

2. 乾粉吸入劑(Dry Powder Inhaler, DPI)

  • 原理:不含推進劑,需要靠病人自己「用力快速」的吸氣,將裝置內的乾粉藥物吸入肺部。
  • 關鍵動作:「快、深、飽」的吸氣是成功關鍵。
  • 外觀特徵:種類繁多,有碟狀、筆狀或膠囊型等設計。
裝置類型 特性 關鍵動作 優點 挑戰
MDI 定量噴霧吸入劑 內含推進劑,噴出霧狀藥物 慢、深、同步 (吸氣與按壓同步) 體積小、攜帶方便 需要良好的手口協調能力
DPI 乾粉吸入劑 不含推進劑,為乾粉藥物 快、深、用力 (靠自身吸力啟動) 不需手口協調、多有劑量計數器 需要足夠的吸氣力道、怕潮濕

清楚了解兩者間的差異後,我們就能針對您的吸入器類型,進行精準的學習。

MDI 定量噴霧吸入劑:5 步驟確保藥物直達肺部

MDI 定量噴霧吸入劑正確使用方法的核心在於「同步」

開始前的準備工作

  • 檢查劑量:確認劑量計數器上還有足夠的藥量。
  • 移除吸嘴蓋:將吸嘴蓋取下。
  • 用力搖晃:將吸入器上下用力搖晃 5 到 10 秒,讓藥物與推進劑均勻混合。
  • 首次/久未用需「預噴」:如果是全新或超過 2 週未使用,請對空按壓 2 至 4 下,直到看見穩定噴霧,確保管內充滿藥物。

5步驟

1. 【吐氣】

  • 身體坐直或站直,頭部微向後仰,維持呼吸道暢通。
  • 慢慢地將肺部氣體完全吐光。

2. 【含緊】

  • 將吸嘴放入口中,用嘴唇緊緊包住,不要有縫隙。

3. 【按與吸】

開始「緩慢且深長」地吸氣,並在吸氣開始的瞬間,用食指將藥罐「壓到底」一次。

  • 持續將氣吸飽,整個過程約需 3 至 5 秒。

4. 【閉氣】

  • 將吸入器從口中移開,緊閉嘴巴。
  • 確實閉氣 10 秒鐘(或盡您所能的極限),讓藥物有足夠時間沉積在肺部深處。

5. 【漱口】

  • 慢慢由鼻子或嘴巴吐氣。
  • 如果使用的是吸入性類固醇(如含有 beclomethasone, budesonide, fluticasone 等成分),務必用清水漱口並吐掉,以預防*口腔念珠菌感染(鵝口瘡)或聲音沙啞等副作用。

輔助工具:吸藥輔助器的妙用

若您在「按與吸」的同步動作上感到困難,或常因藥物噴速太快而嗆到,吸藥輔助器(Spacer)會是您的最佳幫手。

  • 作用時機與原理:吸藥輔助器是一個中空的儲存艙,一端接吸入器,另一端是吸嘴。藥物會先噴入艙內,病人再從容地將霧化藥物吸入即可,大幅降低了手口協調的難度。同時,它能讓藥物粒子速度減慢、顆粒變小,增加肺部沉積率,並減少口腔藥物殘留,是預防吸入性類醇副作用的有效方法。
  • 使用方式:
    1. 將 MDI 吸入器接上吸藥輔助器。
    2. 按壓 MDI 一下,將藥物噴入吸藥輔助器中。
    3. 立即由吸嘴處緩慢深吸氣,吸飽後閉氣 10 秒。
  • 清潔:每週至少清洗一次,用溫和的清潔劑與清水沖洗後風乾,不可擦拭,以免產生靜電影響藥物吸附。

DPI 乾粉吸入劑:3 大類裝置正確用法

DPI的操作相對單純,口訣就是「快、深、飽」。因為沒有推進劑,您必須像用吸管喝珍珠奶茶一樣,靠自己夠快夠強的吸力,才能把藥粉順利吸進肺部。

開始前的準備工作

  • 保持乾燥:DPI 最怕濕氣,請保存在乾燥處。
  • 先吐氣,再吸藥:絕對不要對著吸入器吐氣,濕氣會讓藥粉結塊。

三類常見裝置用法

不同廠牌的 DPI 裝置,上藥方式略有不同,但吸氣原理完全相同。

1. 多劑量碟型

  • 【開】打開或推開保護蓋,會看到吸嘴。
  • 【推】推動撥桿到底(會聽到「喀」一聲),表示藥物已備妥。
  • 【吸】先在外吐氣,再含緊吸嘴,快速、深長、用力地*吸飽氣。
  • 【閉】移開吸入器,閉氣 10 秒。
  • 【關】關上保護蓋。
  • 【漱】若為類固醇,請漱口。

2. 多劑量儲存槽型

  • 【轉】轉開瓶蓋。
  • 【上】垂直拿著吸入器,轉動底部色環,「到底再轉回*」(會聽到「喀」一聲),完成上藥。
  • 【吸】先在外吐氣,再含緊吸嘴,快速、深長、用力地*吸飽氣。
  • 【閉】移開吸入器,閉氣 10 秒。
  • 【蓋】蓋回瓶蓋。
  • 【漱】若為類固醇,請漱口。

3. 單劑量膠囊型

  • 【開】打開防塵蓋與吸嘴。
  • 【放】從藥品鋁箔片取出一顆膠囊(手要保持乾燥),放入裝置中央的膠囊室後,蓋回吸嘴。
  • 【刺】按下側面穿刺鈕到底後放開,將膠囊刺破。
  • 【吸】先在外吐氣,再含緊吸嘴,快速、深長、用力地*吸飽氣。(吸氣時會聽到膠囊震動的聲音)
  • 【閉】移開吸入器,閉氣 10 秒。
  • 【查】打開吸嘴,檢查膠囊內藥粉是否已吸完。若有殘留,可重複吸氣步驟。
  • 【清】清除用畢的空膠囊。
  • 【漱】若為類固醇,請漱口。

吸藥後沒感覺、有副作用?常見問題與照護一次解答!

Q1:吸完藥好像沒感覺,如何判斷有無吸到藥?

這是最常見的吸入劑錯誤使用判斷迷思。MDI 噴出的是極細的藥霧,而多數 DPI 的藥粉量極少,吸入時可能只有淡淡的甜味或甚至無味,「沒有感覺」是正常的。判斷是否成功,應觀察:

  • 症狀改善:氣喘症狀是否有緩解?
  • 劑量計數器:MDI 或 DPI 上的數字是否有減少?
  • 膠囊確認:膠囊型 DPI 的膠囊是否已空?只要症狀穩定,就代表您的用藥方式很可能沒問題。

Q2: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會有「月亮臉」、「水牛肩」嗎?如何預防副作用?請放心。吸入性類固醇的劑量非常低,且主要作用在肺部局部,就像在皮膚上擦藥膏,而不是吃下全身性的口服類固醇。因此,幾乎不會造成月亮臉、骨質疏鬆等全身性副作用。

預防吸入性類固醇副作用「聲音沙啞」的方式:

  • 確實漱口:每次吸藥後,立刻用清水漱口並將水吐掉。
  • 使用吸藥輔助器:針對 MDI 劑型,能大幅減少藥物沉積在口腔與喉嚨。

Q3:吸入器需要清潔嗎?怎麼清?

  • MDI:每週至少清潔一次。將金屬藥罐取出,只用溫水沖洗塑膠外殼,風乾後再裝回。
  • DPI:絕對不能用水洗。用乾布或乾棉花棒擦拭吸嘴即可,保持乾燥是首要原則。

結語

恭喜您!您已經完成了吸入器的完整學習。掌握正確的吸藥技巧,就像是為您的呼吸道健康買了一份最有效的保險。

重點總結:

1. 認識裝置:先分清楚您用的是 MDI 還是 DPI。

2. 掌握口訣:MDI 是「慢、深、同步」,DPI 是「快、深、用力」。

3. 做好後續:無論何種類型,吸完後都要「閉氣 10 秒」;若含類固醇,務必「漱口」。

下一步建議:知識需要轉化為行動。下次看診時,請勇敢地在您的醫師或藥師面前,實際操作一次您的吸入器。讓專業人員為您的技術做最後的確認,確保萬無一失。正確吸藥,是您能為自己做的最好投資,讓每一次呼吸都更順暢、更安心。

常見問題精選

Q1: MDI 和 DPI 吸入劑有何不同?

A: MDI 需手口協調噴霧,DPI 靠吸力吸乾粉。

Q2: 為何吸入劑要正確使用?

A: 用錯無效,藥物無法送達肺部。

Q3: MDI 定量噴霧吸入劑怎麼用?

A: 搖晃→吐氣→含緊→按壓同步慢吸→閉氣→漱口。

Q4: DPI 乾粉吸入劑應如何使用?

A: 準備好藥→在外吐氣→快、深、用力吸→閉氣→漱口。

Q5: 吸完藥沒感覺正常嗎?

A: 正常,藥霧或藥粉量極少。「沒有感覺」是正常的。

Q6: 吸入性類固醇副作用如何預防?

A: 每次吸後漱口,MDI 可使用吸藥輔助器。

Q7: 吸藥輔助器有什麼作用?

A: 改善 MDI 手口協調,減少副作用,增強藥效。

Q8: 吸入器需要清潔嗎?

A: MDI 外殼可水洗風乾,DPI 絕對不可水洗。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Rodriguez-Garcia, C.et al. (2020). Common errors in inhalation therapy: Impact and solutions. The 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

[2] Müller, T.et al. (2020). Use of Web-Based Videos in a Community Pharmacy to Optimize Inhalation Techniq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3] Molimard, M., Raherison, C., Lignot, S., et al. (2003). Assessment of handling of inhaler devices in real life: An observational study in 3811 patients in primary care. Journal of Aerosol Medicine, 16, 249-254.

[4] National Asthma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 Program. (2007). Expert panel report 3 (EPR-3):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Summary report 2007.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20(Suppl. 5), S94-S138.

[5] 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 Asthma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s, Peters, S. P., Anthonisen, N., et al. (2007).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treatment in mild persistent asth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6(20), 2027-2040.

[6] Dolovich, M. (2009). Aerosols and aerosol delivery devices. In N. F. Adkinson, B. S. Bochner, W. W. Busse et al. (Eds.), Middleton’s allergy: Principles & practice (pp. 679-700). Mosby.

[7] Smaldone, G. C. (1991). Drug delivery via aerosol systems: Concept of “aerosol inhaled.” Journal of Aerosol Medicine, 4, 229-235.

[8] Manzella, B. A., Brooks, C. M., Richards, J. M., Jr., et al. (1989). Assessing the use of metered dose inhalers by adults with asthma. Journal of Asthma, 26, 223.

[9] Shepherd, M-W.et al. (2022). Spacer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and asthma outcomes: case series. The Journal of asthma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Care of Asthma.

[10] Tajiri, S.et al. (2020). Analysis of Drug Release Dynamics of the Reservoir-type Dry Powder Inhalers. The Tokai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medicine.

[11] Gibson, P. G., McDonald, V. M., & Marks, G. B. (2010). Asthma in older adults. The Lancet, 376, 803-813.

[12] Baba, R.et al. (2020). Repetitive instructions at short intervals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inhalation technique. Asia Pacific allergy.

[13] Amini, S.et al. (2020). Is Inhaler Technique Associated with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urrent therapeutic research,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14] Roland, N. J., Bhalla, R. K., & Earis, J. (2004). The local side effects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hest, 126, 213-219.

[15] Simons, F. E., Persaud, M. P., Gillespie, C. A., Cheang, M. S., & Simons, K. J. (1993). Absence of pos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s in young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haled glucocorticoids. Lancet, 342(8875), 776.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肺阻塞末期照護不易,想提升生活品質?本文提供全方位照護指南,涵蓋呼吸技巧、有效排痰方法及運動復健,舒緩呼吸困難。更教您如何透過壓力管理與情緒調適,平靜面對疾病。另提供台灣社福資源,助您與家人攜手度過難關。
肺阻塞末期照護不易,想提升生活品質?本文提供全方位照護指南,涵蓋呼吸技巧、有效排痰方法及運動復健,舒緩呼吸困難。更教您如何透過壓力管理與情緒調適,平靜面對疾病。另提供台灣社福資源,助您與家人攜手度過難關。
呼吸不順暢嗎?了解肺阻塞 (COPD) 的早期警訊與診斷方式。呼吸困難是常見症狀,透過肺功能檢查能有效評估肺部健康。本文深入解析肺功能檢查流程、注意事項,以及改善呼吸困難的實用方法,助您及早發現、積極面對,提升生活品質。
呼吸不順暢嗎?了解肺阻塞 (COPD) 的早期警訊與診斷方式。呼吸困難是常見症狀,透過肺功能檢查能有效評估肺部健康。本文深入解析肺功能檢查流程、注意事項,以及改善呼吸困難的實用方法,助您及早發現、積極面對,提升生活品質。
深入了解肺阻塞的幕後黑手!除了吸菸,空氣污染、職業暴露、上呼吸道感染甚至遺傳都可能導致肺阻塞。本文解析多重病因,助您了解肺阻塞的潛在風險,及早採取預防措施,守護您的肺部健康。
深入了解肺阻塞的幕後黑手!除了吸菸,空氣污染、職業暴露、上呼吸道感染甚至遺傳都可能導致肺阻塞。本文解析多重病因,助您了解肺阻塞的潛在風險,及早採取預防措施,守護您的肺部健康。
深受胸悶、咳嗽或呼吸困難困擾嗎?這些可能是肺阻塞等呼吸道疾病的警訊!了解呼吸困難的緩解方法、長期咳嗽不止的原因及應對,以及何時該就醫。本文提供肺功能檢查的相關資訊,助您掌握自身肺部健康狀況。別輕忽身體警訊,積極面對,重拾順暢呼吸!
深受胸悶、咳嗽或呼吸困難困擾嗎?這些可能是肺阻塞等呼吸道疾病的警訊!了解呼吸困難的緩解方法、長期咳嗽不止的原因及應對,以及何時該就醫。本文提供肺功能檢查的相關資訊,助您掌握自身肺部健康狀況。別輕忽身體警訊,積極面對,重拾順暢呼吸!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