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乳癌化療好夥伴:認識「人工血管」的安裝、使用與照護

有聲書播放

正在為乳癌化療與「人工血管」感到不安嗎?這是一份專為您準備的完整指南,從安裝流程、日常使用到術後照護,詳細解答所有疑問。讓您能消除心中疑慮,帶著知識與信心,安心展開治療旅程。

當您被診斷為乳癌,正準備踏上化療這段充滿挑戰的旅程時,心中難免充滿許多疑問與不安。除了治療本身,您可能還會聽到一個陌生的名詞——「人工血管」。這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我需要它?它會不會很危險?

請放心,這篇文章是為您和您的家人準備的「終極指南」。我們從零開始,全面了解這位協助您順利完成化療的「好夥伴」。讀完後,您將會清楚知道人工血管是什麼、為何需要安裝、如何從術前準備到術後照護,以及如何應對日常使用與可能發生的問題,讓您能帶著知識與信心,從容面對治療。

目錄

乳癌化療好夥伴:什麼是人工血管?為何需要它?

您可以將我們的血管系統想像成一個城市的交通網路。手臂上用來打點滴的周邊靜脈,就像是市區裡的小巷弄,雖然四通八達,但路面窄、比較脆弱,如果頻繁有大卡車(也就是化療藥物)通行,很快就會耗損、塌陷,造成注射困難、藥物外滲甚至組織壞死的風險。

「人工血管」(Port-A-Cath,全名為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就是為您的身體建立一條專屬的、直達市中心主要幹道的「醫療高速公路」

它是一個完全植入皮下的小型裝置,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

1. 基座 (Port): 一個約硬幣大小、有彈性矽膠隔膜的注射座,會被埋在胸口的皮下。

2. 導管 (Catheter): 一條柔軟、細長的管子,一端連接基座,另一端會被放置到靠近心臟的大靜脈中。

乳癌化療為何需要安裝人工血管?好處顯而易見:

  • 保護您的周邊血管: 化療藥物,尤其是某些具刺激性的藥劑,對細小的周邊血管傷害很大。人工血管直接將藥物輸送到血流量大的中心靜脈,能迅速稀釋藥物,大幅降低對血管的傷害。
  • 減少重複扎針的痛苦與焦慮: 長期的化療意味著無數次的打針。有了人工血管,每次治療時,護理師只需透過專用針頭扎在基座的矽膠隔膜上,過程就像按門鈴一樣簡單,告別在手上、手臂上反覆尋找血管的折磨。
  • 提供穩定且安全的給藥途徑: 這條「高速公路」非常穩固,能確保化療藥物、營養輸液、甚至抽血都能順利進行,提升治療的效率與安全性。
  • 方便您的日常生活: 因為完全埋在皮下,傷口癒合後,外觀只有一道不明顯的疤痕和輕微凸起。您可以正常洗澡、游泳、從事大部分日常活動,生活品質不受影響。

人工血管安裝全解析:術前準備到術後照護一次懂

將一個「新東西」放進身體裡,感到緊張是正常的。但其實,人工血管的安裝是一項成熟且安全的微創手術,整個過程並不如想像中可怕。

人工血管安裝過程:術前準備

在手術前,醫療團隊會為您做好萬全準備:

1. 溝通與評估: 醫師會詳細說明手術流程、風險,並簽署同意書。同時會進行血液檢查,確保您的凝血功能等身體狀況適合手術。

2. 確認禁食: 依據麻醉方式(通常是局部麻醉),醫師會告知您術前需要禁食的時間。

3. 清潔準備: 手術當天,請穿著寬鬆舒適的衣物,並完成身體清潔。

人工血管安裝過程:手術當下

整個手術時間約30-60分鐘,通常在手術室或血管攝影室進行。

1. 定位與麻醉: 醫師會使用超音波精準定位要穿刺的血管(最常見的是頸內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然後在胸前預計放置基座的位置與血管穿刺處施打局部麻醉。

2. 置入導管與基座: 醫師會在皮膚上劃開兩個小切口。一個用來將導管放入大靜脈,另一個則用來在皮下剝離出一個小「口袋」,將基座安放進去。

3. 連接與確認: 接著將導管與基座連接,並測試功能是否順暢。

4. 縫合與X光確認: 最後縫合傷口,並安排照一張胸部X光,確保導管位置正確無誤,並排除氣胸等罕見併發症。

人工血管安裝過程:術後注意事項

手術後,傷口需要一點時間復原。

  • 傷口照護: 術後傷口會用無菌敷料覆蓋,請保持乾燥與清潔。前幾天可能會有些許腫脹、疼痛或瘀青,這是正常現象,可依醫囑服用止痛藥。
  • 活動限制: 術後一週內,安裝側的手臂避免進行擴胸、提重物、360度旋轉等劇烈活動,以免拉扯到傷口或導管。
  • 觀察與回診: 請密切注意傷口是否有異常紅、腫、熱、痛或分泌物,若有發燒情形應立即返診。通常術後7-10天回診檢查傷口。

人工血管日常使用與居家照護:安心生活不煩惱

當傷口完全癒合後,人工血管就正式成為您身體的一部分,日常照護其實非常簡單。

日常生活使用與照護

  • 如何使用: 在醫院進行化療或抽血時,護理師會使用一種特殊的「非損傷性針頭」(俗稱蝴蝶針)來穿刺基座。這種針頭的設計不會損壞矽膠隔膜,確保人工血管的使用壽命。
  • 居家照護: 平時您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皮膚表面沒有任何管路,可以正常洗澡、運動。請避免讓背包背帶或汽車安全帶直接壓迫基座位置,以免造成不適。

多久回診沖洗?

這就像定期為您的「高速公路」進行道路養護,以防雜草叢生(血栓形成)造成堵塞。

  • 治療期間: 每次化療結束後,護理師都會進行沖洗與管路封存。
  • 非治療期間: 如果暫停治療,您需要每4-6週回診一次,由專業護理師為您進行人工血管的沖洗保養。沖洗過程很快,護理師會先用 normal saline (生理食鹽水) 沖洗,再注入少量 heparin (抗凝血劑) 來預防血栓,確保管路暢通。

人工血管常見併發症:感染、阻塞出現症狀怎麼辦?

雖然人工血管相當安全,但仍有極少數可能發生併發症。了解這些症狀,能幫助您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並尋求協助。

1. 感染 (Infection)

感染是相對最常見的併發症,但發生率不高。

出現症狀怎麼辦:

  • 局部感染: 基座周圍皮膚出現紅、腫、熱、痛,甚至有膿樣分泌物。
  • 全身性感染: 突然不明原因發燒、畏寒或發冷。

處理方式: 一旦出現上述任何症狀,請立即聯繫您的醫療團隊或返院就診。 醫師會評估感染情況,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若感染嚴重,可能需要移除人工血管。

2. 阻塞 (Occlusion)

導管內形成血栓,導致管路不通。

出現症狀怎麼辦:

  • 您自己通常不會有感覺,多半是在醫院要使用時,護理師發現藥物打不進去或無法回抽到血。
  • 少數病人可能會感覺到同側手臂、頸部或臉部腫脹。

處理方式: 這是護理師會處理的問題。若確認是血栓阻塞,醫師可能會開立血栓溶解劑(如 alteplase)來疏通管路。

3. 其他罕見併發症

如導管移位、斷裂(Pinch-off syndrome)等,這些都非常罕見。若您感到胸痛、心悸、呼吸困難或注射時基座周圍異常腫脹,請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化療結束後:人工血管何時移除?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恭喜您完成了艱辛的化療療程!這時,您可能會想:「這個人工血管什麼時候可以拿掉?」

乳癌化療結束人工血管何時移除?

一般來說,醫師不會建議在最後一次化療後立刻移除人工血管。這是因為需要一段觀察期,確認病情穩定。此外,有時後續的追蹤檢查(如電腦斷層)需要注射顯影劑,人工血管仍能派上用場。

移除的考量因素與時機,是您與主治醫師共同討論後的決定。 通常會建議在化療結束後至少觀察6個月至1年,確認情況穩定後再考慮移除。

移除過程與注意事項

移除人工血管的過程比安裝更簡單。同樣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的一個小手術,醫師會從原來的傷口疤痕處劃開,將基座與導管取出後縫合即可,術後照顧也相對單純。

結語

面對乳癌化療,人工血管是您忠實且可靠的戰友。它像一條為您量身打造的專屬通道,默默守護著您的血管,讓您能更安全、更舒適地接受每一次治療。從陌生到熟悉,我們希望這份指南能掃除您心中的迷霧,讓您明白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了解它是如何運作的,就是掌握自己身體主導權的第一步。請勇敢地與您的醫療團隊討論,提出您的疑問。建立正確的知識與信心,您將能更平靜、更有力量地走過這段治療之路。

常見問題精選

Q1: 什麼是人工血管?化療為何需要它?

A: 植入皮下的裝置,保護周邊血管免受化療藥物刺激,減少反覆扎針痛苦,確保藥物穩定給予,提升治療效率。

Q2: 人工血管安裝與術後須知?

A: 局部麻醉微創手術。術後傷口保持乾燥,避免劇烈活動。若出現紅腫熱痛或發燒,立即聯絡醫療團隊。

Q3: 人工血管日常如何照護?多久要沖洗?

A: 可正常洗澡、運動。無治療時,需每4-6週回診沖洗保養,注入抗凝血劑,預防導管血栓堵塞。

Q4: 人工血管常見併發症為何?如何應對?

A: 常見有感染(紅腫、發燒)及阻塞(輸液困難)。出現症狀請立即聯絡醫療團隊,尋求專業協助。

Q5: 化療結束,人工血管何時移除?

A: 不會立刻移除。建議化療後觀察6個月至1年,待病情穩定,再與主治醫師共同討論移除時機。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D’Souza, P-C.et al. (2021). Co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of Totally Implantable Central Venous Access Ports in Cancer Patients at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Oman. Sultan Qaboos University medical journal.

[2] Caiazzo, M.et al. (2022). A delayed complication of a port-a-cath insertion via subclavian venous access: Case report of a “pinch-off syndro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case reports.

[3] Silveira, A-C-M-R-L.et al. (2022). Hepatic vein migration of a 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a-cath for chemotherapy in a breast carcinoma patient: case report. Jornal vascular brasileiro.

[4] Baehner, T.et al. (2021). Point-of-Care Ultrasound-Guided Protocol to Confirm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lacement in Pediatric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othoracic Surgery: A Prospective Feasibility Study.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5] Leibowitz, A., Oren-Grinberg, A., & Matyal, R. (2020). Ultrasound Guidance for Central Venous Access: Current Evidence and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Journal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6] Ince, M-E.et al. (2020). Complications and pitfalls of central venous port catheters: experience with 782 patients with cancer. Ir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7] Krümpelmann, U.et al. (2021). An analysis of totally implantable central venous port system infections in an urban tertiary referral center. Journal of chemotherapy (Florence, Italy).

[8] Vieira, L-G.et al. (2024). Teaching-Learning Program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Infections Related to Long-Term 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 in Cancer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Seminars in oncology nursing.

[9] Jarding, E-K., & Makic, M-B-F. (2021). Central Line Care and Management: Adopting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s. Journal of perianesthesia nursing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eriAnesthesia Nurses.

[10] Jabaley, T.et al. (2022). Transitioning from heparin to saline locks for 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s in oncology: An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pproach. Canadian oncology nursing journal = Revue canadienne de nursing oncologique.

[11] Martincich, I.et al. (2020). 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Receiving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General Ward Setting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JPEN. Journal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為降低乳癌復發風險,您正接受必要的療程嗎?別擔心治療可能影響骨骼健康。本文將提供四大核心策略,從飲食、運動到定期追蹤,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助您全面鞏固骨本,讓您在抗癌路上走得更穩健、更安心。
為降低乳癌復發風險,您正接受必要的療程嗎?別擔心治療可能影響骨骼健康。本文將提供四大核心策略,從飲食、運動到定期追蹤,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助您全面鞏固骨本,讓您在抗癌路上走得更穩健、更安心。
抗癌戰爭結束,心理的戰場才剛開始。當乳癌康復的家人陷入憂鬱、焦慮與復發恐懼時,您的支持是關鍵。本篇專為家屬設計的完整指南,將教您如何透過有效傾聽與溫暖陪伴,幫助她處理身體形象改變與自我認同危機,成為她康復路上最堅實的後盾,一起找回安穩日常。
抗癌戰爭結束,心理的戰場才剛開始。當乳癌康復的家人陷入憂鬱、焦慮與復發恐懼時,您的支持是關鍵。本篇專為家屬設計的完整指南,將教您如何透過有效傾聽與溫暖陪伴,幫助她處理身體形象改變與自我認同危機,成為她康復路上最堅實的後盾,一起找回安穩日常。
破解乳癌密碼,掌握健康主動權!了解乳癌的成因、風險因素及預防方法,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和定期篩檢,有效降低乳癌風險。台灣健保提供乳癌篩檢補助,別讓自己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守護妳的健康,從現在開始!
破解乳癌密碼,掌握健康主動權!了解乳癌的成因、風險因素及預防方法,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和定期篩檢,有效降低乳癌風險。台灣健保提供乳癌篩檢補助,別讓自己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守護妳的健康,從現在開始!
別輕忽乳房變化!乳房硬塊、乳頭分泌物、形狀改變等都可能是警訊。了解乳癌常見徵兆,包含腋下腫塊、皮膚異狀,及早發現及早就醫。定期乳房檢查,守護妳的健康,別讓乳癌威脅妳的生活品質。
別輕忽乳房變化!乳房硬塊、乳頭分泌物、形狀改變等都可能是警訊。了解乳癌常見徵兆,包含腋下腫塊、皮膚異狀,及早發現及早就醫。定期乳房檢查,守護妳的健康,別讓乳癌威脅妳的生活品質。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