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反社會人格可以治療嗎?心理治療、藥物與新興療法的可能性

有聲書播放

瞭解反社會人格障礙症(ASPD)症狀、成因及對社會的影響。探索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及新興療法等多元治療途徑,幫助病人改善人際關係、控制衝動行為,並融入社會。本文提供相關資訊,助您更深入認識此疾病,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反社會人格障礙症(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或稱反社會型人格違常,是一種複雜的精神健康狀況,對病人自身和社會都可能造成重大影響。許多人對於反社會人格能否治療抱持疑問,本文將以常見問題導向,深入探討反社會人格的定義、成因、特徵,以及心理治療、藥物和新興療法的可能性,並提供相關資訊,希望能幫助病人及家屬更了解此疾病,找到合適的治療途徑。

目錄

反社會人格是什麼?如何辨識?

定義與診斷標準

反社會人格是一種人格障礙,其核心特徵是長期且持續地漠視和侵犯他人權益。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診斷反社會人格需要符合以下標準:

  • 廣泛且持續的行為模式:從兒童期或青少年早期開始,表現出對他人權益的漠視和侵犯。
  • 至少符合以下 3 項特徵:
    • 不遵守社會規範,經常違法。
    • 欺騙和操縱他人,以獲取個人利益或樂趣。
    • 衝動且缺乏計劃性。
    • 易怒且具有攻擊性,經常參與鬥毆。
    • 魯莽且不顧自身或他人的安全。
    • 不負責任,無法維持穩定的工作或履行財務義務。
    • 缺乏悔恨,對自己的行為不感到內疚。
  • 15歲之前出現行為規範障礙的證據
  • 上述行為並非僅發生在思覺失調症或躁鬱症的病程中

如何辨識反社會人格?

辨識反社會人格並不容易,因為病人往往擅長偽裝和操縱。然而,以下特徵可能提示一個人患有反社會人格:

  • 缺乏同理心:無法理解或感受他人的情感。
  • 自戀和傲慢:對自己過度自信,認為自己高人一等。
  • 衝動和冒險:行事不經思考,喜歡追求刺激。
  • 欺騙和操縱:經常說謊、詐騙或利用他人。
  • 易怒和暴力:容易發怒,甚至對他人施加暴力。
  • 不負責任:無法遵守承諾,經常逃避責任。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特徵並非診斷的唯一依據,必須由專業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進行評估才能確診。

反社會人格測驗的參考價值

網路上流傳著許多反社會人格測驗,這些測驗通常只能作為初步的篩檢工具,並不能取代專業的診斷。如果您懷疑自己或他人患有反社會人格,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反社會人格有哪些症狀?成因為何?

常見症狀

反社會人格的症狀因人而異,但通常包括以下幾方面:

  • 人際關係:難以建立和維持穩定的人際關係,經常與他人發生衝突。
  • 情緒:情緒表達較為表淺,缺乏真誠的情感。
  • 行為:具有高度的衝動性、攻擊性和違法傾向。
  • 認知:傾向於扭曲事實,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 自我價值:自我評價過高,認為自己無所不能。

成因

反社會人格的成因複雜,涉及遺傳、環境和神經生物學等多重因素:

  • 遺傳因素:研究表明,反社會人格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 環境因素:不良的童年經歷,如虐待、忽視、家庭暴力等,會增加患病風險。
  • 神經生物學因素:大腦結構和功能的異常,特別是前額葉皮質和杏仁核,可能與反社會人格有關。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台灣一般人口中反社會人格障礙症的盛行率較低,約在 0.03% 至 0.14% 之間,顯著低於國外一般人群的 0.2% 至 3.7% 範圍。在特殊族群如服刑罪犯中,反社會人格障礙症的盛行率極高,可達 39% 至 76%。

反社會人格障礙症病人如何影響社會?又該如何融入社會?

對社會的影響

反社會人格障礙症病人的行為對社會可能造成負面影響,例如:

  • 犯罪:由於缺乏對法律的尊重,容易觸犯法律,危害社會治安。
  • 暴力:具有攻擊性,可能對他人施加暴力,造成人身傷害。
  • 欺騙:經常欺騙和操縱他人,破壞社會信任。
  • 家庭問題:難以建立穩定的家庭關係,可能導致家庭破裂。

如何融入社會?

幫助反社會人格障礙症病人融入社會,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 早期介入:在兒童期或青少年期發現問題,及早進行治療和干預。
  • 心理治療:透過心理治療,幫助病人認識自己的行為模式,學習控制衝動和情緒。
  • 社會技能訓練:訓練病人學習與人相處的技巧,提高社交能力。
  • 支持系統:建立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提供情感支持和幫助。

反社會人格障礙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可以緩解嗎?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是治療反社會人格障礙症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

  • 認知行為治療(CBT):幫助病人改變不健康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對想緩解憂鬱或焦慮,並處理痛苦、壓力或失落感的患者而言,認知行為治療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 辯證行為治療(DBT):提高病人的情緒調節能力,學習人際關係技巧。辯證行為治療(DBT)與情緒預測性暨問題解決系統性訓練(systems training for emotional predictability and problem solving, STEPPS),是兩種治療邊緣性人格障礙(BPD)的方案,且兩者均已獲得重要的實證支持。
  • 團體治療:提供病人與其他病人交流的機會,互相支持和學習。

藥物治療

目前沒有專門用於治療反社會人格障礙症的藥物。然而,對於合併其他精神疾病的病人,可以使用藥物來緩解相關症狀,例如:

  • 抗憂鬱劑: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如 Fluoxetine, Sertraline, Paroxetine, Citalopram, Escitalopram,可緩解憂鬱、焦慮等情緒。
  • 情緒穩定劑:鋰鹽(Lithium), Valproate, Lamotrigine,可穩定情緒,減少衝動和攻擊行為。
  • 抗精神病藥物:Quetiapine, Risperidone, Aripiprazole,可減少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新興療法

近年來,一些新興療法開始被用於治療反社會人格,例如:

  • 愷他命輔助心理治療:有案例報告顯示,愷他命(Ketamine)輔助心理治療可能對改善反社會人格的某些症狀有效。
  • 經顱磁刺激(TMS):透過磁場刺激大腦特定區域,調節神經功能。

會緩解嗎?

反社會人格障礙症的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病人和治療師共同努力。雖然完全治癒比較困難,但透過有效治療,可以顯著改善病人的行為和人際關係,降低對社會的危害。

反社會人格障礙症病人不主動求醫的原因是什麼?

反社會人格障礙症病人通常缺乏病識感,認為自己的行為沒有問題,因此不願意主動求醫。此外,他們也可能不信任醫療專業人員,擔心被貼上標籤或受到歧視。

結語

反社會人格障礙症是一種複雜的人格障礙,治療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耐心。透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新興療法,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行為和人際關係,幫助他們更融入社會。如果您或您身邊的人有相關困擾,請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常見問題精選

Q1: 什麼是反社會人格障礙症?如何辨識?

A: 反社會人格障礙症是一種長期漠視和侵犯他人權益的人格障礙。辨識重點在於缺乏同理心、欺騙操縱、衝動易怒等特徵,但需由專業人員診斷。

Q2: 反社會人格障礙症有哪些症狀和成因?

A: 症狀包含人際關係差、行為衝動等。成因涉及遺傳、不良環境(如虐待)、及大腦結構異常等多重因素。

Q3: 反社會人格障礙症如何影響社會?又該如何融入社會?

A: 可能造成犯罪、暴力等負面影響。融入社會需早期介入、心理治療、社會技能訓練和建立支持系統。

Q4: 反社會人格障礙症有哪些治療方法?可以緩解嗎?

A: 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辯證行為治療,藥物可緩解合併症狀。新興療法如愷他命輔助心理治療。雖難完全治癒,但可顯著改善。

Q5: 為什麼反社會人格障礙症病人不主動求醫?

A: 通常缺乏病識感,不認為自己有問題。也可能不信任醫療專業人員,擔心被貼標籤或歧視。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North, C-S., Kotamarti, V., & Pollio, D-E. (2022). Deconstructing childhood conduct and adult antisocial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nnals of clinical psychiatr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linical Psychiatrists.

[2] Evers, K.et al. (2021). How well are DSM-5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SD represented in standardized diagnostic instruments?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3] Vanwoerden, S.et al. (2022). The Development of Criterion A Personality Pathology: The Relevance of Childhood Social Functioning for Young Adult Daily Self-Functioning. 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nt.

[4] Havranek, E. P., Mujahid, M. S., Barr, D. A., et al. (2015). Social determinants of risk and outcome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132, 873-898.

[5] Hicks, M-R., Zwickey, H., & Bradley, R. (2025). Ketamine-Assisted Psychotherapy for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 Case Report. Journal of psychoactive drugs.

[6] Bailey, B-C.et al. (2024). Dialectical Behavior and Social Rhythm Therapy for Comorbid Bipolar Disorder an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7] Botella, V-G.et al. (2021). Expl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Versus Systems Training for Emotional Predictability and Problem Solving in a Sample of 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8] 認識反社會人格障礙症 | 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9] 國人漢族反社會人格違常合併藥物依賴之臨床表徵、候選基因、免疫指標、人格特質與戒癮需求之關係 | GRB政府研究資訊系統

[10] 精神疾病家庭暴力相對人高危機階段的工作模式 | 衛生福利部《社區發展季刊》165期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服用 ASPD 藥物後的不適感,讓您困惑又無助嗎?本篇提供實用指南,教您如何系統性觀察身體訊號,將模糊感受化為具體資訊,並掌握與醫師的溝通技巧,重拾治療主導權。
服用 ASPD 藥物後的不適感,讓您困惑又無助嗎?本篇提供實用指南,教您如何系統性觀察身體訊號,將模糊感受化為具體資訊,並掌握與醫師的溝通技巧,重拾治療主導權。
身為反社會人格障礙症(ASPD)病人家屬,常感身心俱疲?本文提供您實用的憤怒管理技巧,教您設定情緒界線、保護心理健康。了解 ASPD 特徵,辨識憤怒徵兆,運用深呼吸、認知重建等技巧,有效應對情緒爆發,讓您不再孤單,重拾生活主導權。
身為反社會人格障礙症(ASPD)病人家屬,常感身心俱疲?本文提供您實用的憤怒管理技巧,教您設定情緒界線、保護心理健康。了解 ASPD 特徵,辨識憤怒徵兆,運用深呼吸、認知重建等技巧,有效應對情緒爆發,讓您不再孤單,重拾生活主導權。
深入了解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症(ASPD),揭開其診斷與臨床評估的關鍵。本文探討ASPD的定義、診斷流程,包含病史收集、行為觀察、心理測驗及DSM-5標準,助您認識此複雜的人格障礙。同時,解析同理心缺乏、行為穩定性等重要臨床評估面向,以及高功能反社會的特殊考量。了解更多,有助於及早辨識並尋求專業協助。
深入了解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症(ASPD),揭開其診斷與臨床評估的關鍵。本文探討ASPD的定義、診斷流程,包含病史收集、行為觀察、心理測驗及DSM-5標準,助您認識此複雜的人格障礙。同時,解析同理心缺乏、行為穩定性等重要臨床評估面向,以及高功能反社會的特殊考量。了解更多,有助於及早辨識並尋求專業協助。
深入解讀反社會人格障礙症:探索其定義、成因及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透過真實案例分析,了解反社會人格的行為模式與人際關係挑戰。同時,關注最新大腦與基因研究,以及台灣社會支持資源,學習如何應對與協助身邊的反社會人格特質者,建立安全界線,尋求專業支持。
深入解讀反社會人格障礙症:探索其定義、成因及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透過真實案例分析,了解反社會人格的行為模式與人際關係挑戰。同時,關注最新大腦與基因研究,以及台灣社會支持資源,學習如何應對與協助身邊的反社會人格特質者,建立安全界線,尋求專業支持。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