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健身房新手必看!給糖尿病友的安全「增肌減脂」運動處方 – 步驟懶人包

有聲書播放

糖尿病也能安心健身!這份懶人包專為糖友設計,提供安全有效的「增肌減脂」運動處方。從運動前評估、個人化計畫擬定,到血糖監測、飲食攻略,一步步帶您破解迷思,找回健康與活力。無論您是健身新手或老手,都能透過運動與飲食的雙重調整,控制血糖、增強體力,讓糖尿病不再是阻礙!
阿明,一位剛滿50歲的上班族,在一次健康檢查中被診斷出第二型糖尿病。他回憶當時的心情:「晴天霹靂!我以為從此就要與美食絕緣,更別說運動了,擔心一不小心血糖飆高或過低。」 剛開始,阿明對運動充滿恐懼,深怕運動會造成身體負擔。但在醫師和營養師的鼓勵下,他開始嘗試從散步到快走,慢慢地走進了健身房。經過專業教練的指導,阿明學習了適合糖尿病友的肌力訓練和有氧運動,並配合飲食調整。幾個月後,阿明的血糖控制明顯改善,體重也減輕了,更重要的是,他找回了自信和活力。阿明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糖尿病友也能享受運動的樂趣和益處。
「我得了糖尿病,還能去健身房嗎?」這是許多剛確診糖尿病的朋友心中的疑問。事實上,糖尿病友不僅可以,而且更應該運動!運動不僅能幫助控制血糖,還能增強體力、改善心情,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別害怕,這份懶人包將帶你一步一步了解,如何在健身房安全有效地「增肌減脂」,讓糖尿病不再是運動的阻礙。

目錄

糖尿病友健身的迷思破解

許多糖尿病友對運動抱有誤解,例如:

  • 「我血糖控制不好,不能運動」 其實,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改善血糖控制。當然,運動前必須諮詢醫生,並在運動過程中密切監測血糖。
  • 「我年紀大了,不能做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能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對於控制血糖和體重都很有幫助。年長者可以選擇低強度的肌力訓練,例如使用彈力帶或自身體重進行訓練。
  • 「運動會讓我低血糖,很危險」 運動確實可能導致低血糖,特別是使用胰島素或磺醯尿素類 (sulfonylureas) 藥物的病人。但只要做好血糖監測和飲食調整,就能有效預防低血糖。

步驟一:運動前諮詢與評估

安全第一!在開始健身計畫前,務必諮詢你的醫生,並進行以下評估:

1. 全面身體檢查:檢查心血管功能、視網膜狀況(特別是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病人,劇烈運動可能導致視網膜出血或剝離)、腎功能和周邊神經功能(周邊神經病變可能增加足部受傷的風險,應選擇合適的鞋子並注意足部護理)。

2. 藥物調整:告知醫生你正在使用的藥物,特別是胰島素或磺醯尿素類藥物,醫生可能會根據你的運動計畫調整劑量,以避免低血糖發生。

3. 運動風險評估:了解你是否有任何運動禁忌症,例如嚴重心血管疾病或未控制的眼底病變。

步驟二:擬定個人化運動計畫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運動目標都不同,因此需要擬定一份個人化的運動計畫。以下是一些建議:

1. 運動種類:結合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達到最佳的增肌減脂效果。

有氧運動: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目標是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以將運動時間分散在每週3-5天進行。

肌力訓練:使用啞鈴、槓鈴、彈力帶或自身體重進行訓練。目標是每週進行2-3次的肌力訓練,每次訓練涵蓋全身主要肌群。

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研究顯示,高強度間歇訓練也能有效降低血糖。但在嘗試HIIT之前,務必諮詢醫生,並確保身體狀況允許。

2. 運動強度:從低強度開始,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可以使用「談話測試」來判斷運動強度:

低強度:可以輕鬆地唱歌。

中等強度:可以說話,但無法唱歌。

高強度:無法說話。

3. 運動頻率:每週至少運動3次,最好能達到5次。

4. 運動時間:每次運動至少30分鐘,最好能達到60分鐘。

運動計畫範例:

  • 週一:快走45分鐘 + 啞鈴深蹲 3組,每組12次 + 伏地挺身 3組,盡可能多做
  • 週三:游泳30分鐘 + 彈力帶划船 3組,每組12次 + 棒式 3組,每次維持30秒
  • 週五:騎自行車60分鐘 + 弓箭步 3組,每組12次(每隻腳) + 捲腹 3組,每組15次

步驟三:運動中的血糖監測與調整

運動過程中,血糖可能會發生變化。因此,監測血糖非常重要:

1. 運動前:測量血糖。

  • 如果血糖低於100 mg/dL:補充15-20克的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例如運動飲料、果汁或糖果。
  • 如果血糖高於250 mg/dL:暫緩運動,等待血糖穩定後再開始。

2. 運動中:如果運動時間超過30分鐘,每隔30分鐘測量一次血糖。

3. 運動後:測量血糖。

4. 記錄:記錄每次運動的時間、強度和血糖變化,以便了解身體對運動的反應,並調整運動計畫。

低血糖的預防與處理:

  • 隨身攜帶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例如葡萄糖片、果汁或運動飲料。
  • 了解低血糖的症狀,例如心跳加速、冒冷汗、發抖、頭暈、飢餓感。
  • 如果出現低血糖症狀,立即停止運動,並補充15-20克的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
  • 15分鐘後再次測量血糖。如果血糖仍低於70 mg/dL,再次補充15-20克的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
  • 如果低血糖症狀嚴重或無法自行處理,請立即就醫。

步驟四:增肌減脂的糖尿病飲食攻略

運動搭配正確的飲食,才能達到最佳的增肌減脂效果。糖尿病飲食的重點是控制血糖,同時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

1. 均衡飲食:遵循「我的餐盤」原則,確保每餐都包含蔬菜、水果、全穀類、蛋白質和健康的脂肪。

2. 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碳水化合物是影響血糖的主要因素。選擇複合碳水化合物,例如全穀類、豆類和蔬菜,避免精緻碳水化合物,例如白米飯、麵包和含糖飲料。

  • 糖尿病飲食建議比例:各家機構有不同建議,但大致為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的40-50%,蛋白質佔15-20%,脂肪佔25-35%。
  • 糖尿病飲食少食多餐:將一天的食物分成5-6餐,有助於穩定血糖。

3. 增加蛋白質攝取:蛋白質是肌肉生長的重要原料。選擇優質蛋白質來源,例如雞胸肉、魚、豆類和乳製品。

  • 增肌飲食菜單:每公斤體重攝取1.0-1.2克的蛋白質。

4. 選擇健康的脂肪:避免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選擇不飽和脂肪,例如橄欖油、酪梨、堅果和魚油。

5. 增加纖維攝取:纖維能延緩血糖上升,增加飽足感。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

6. 降血糖食物:有些食物被認為具有降血糖的功效,例如南瓜、秋葵、苦瓜等。但要注意,這些食物只能作為輔助,不能取代藥物治療。

  • 糖尿病可以吃南瓜嗎:可以,但要適量,並選擇未加工的南瓜。
  • 糖尿病補充硒食物:硒對血糖控制可能有幫助,可以適量攝取富含硒的食物,例如巴西堅果、鮪魚和雞蛋。

7. 注意烹調方式:選擇蒸、煮、烤、滷等低油烹調方式,避免油炸和油煎。

增肌減脂早餐吃什麼?

  • 全麥吐司搭配酪梨和雞蛋
  • 希臘優格搭配燕麥片和莓果
  • 地瓜搭配雞胸肉和蔬菜

步驟五: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

持之以恆是成功的關鍵。以下是一些建立良好運動習慣的建議:

1. 設定明確的目標:例如「每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或「三個月內減重5公斤」。

2. 找尋運動夥伴:和朋友或家人一起運動,互相鼓勵和支持。

3. 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才能更容易堅持下去。

4. 將運動融入生活:例如走路或騎自行車上班,或是在午休時間散步。

5. 獎勵自己:當你達成運動目標時,給自己一些獎勵,例如看一場電影或買一件新衣服。

糖尿病運動注意事項總整理

  • 隨身攜帶識別證:告知他人你患有糖尿病,並攜帶相關證件。
  • 運動前後檢查足部:檢查是否有傷口、水泡或紅腫。
  • 選擇合適的鞋襪:選擇透氣、舒適的運動鞋和吸汗的襪子。
  • 補充水分:運動前、中、後都要補充水分,以預防脫水。
  • 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感到不適,立即停止運動。

結語

糖尿病不是運動的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透過這份懶人包,相信你已經對糖尿病友進行運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勇敢踏出第一步,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安全有效地「增肌減脂」,你會發現,糖尿病也能成為你追求健康人生的動力!

常見問題精選

Q1: 糖尿病友可以去健身房嗎?

A: 可以!運動能幫助控制血糖、增強體力、改善心情,並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請諮詢醫生並遵循運動計畫。

Q2: 運動前需要做哪些評估?

A: 諮詢醫生,進行心血管、視網膜、腎功能、周邊神經功能檢查,並告知用藥,評估運動風險。

Q3: 糖尿病友適合做哪些運動?

A: 結合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和肌力訓練(如啞鈴、彈力帶)。可考慮高強度間歇訓練,但先諮詢醫生。

Q4: 運動中如何監測血糖?

A: 運動前、中(每30分鐘)和後測量血糖。血糖低於100 mg/dL要補充碳水化合物,高於250 mg/dL暫緩運動。

Q5: 如何預防和處理運動中的低血糖?

A: 隨身攜帶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了解低血糖症狀,若發生立即停止運動並補充碳水化合物,嚴重者就醫。

Q6: 如何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

A: 設定明確目標,找運動夥伴,選擇喜歡的運動,將運動融入生活,並在達成目標時獎勵自己。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Syeda, U-S-A.et al. (2023). The importance of exercise for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open.

[2] Siu, A. L. (2015). Screening for abnormal blood glucos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3, 861-868.

[3] Colberg, S-R. (2020). Nutrition and Exercise Performance in Adults With Type 1 Diabetes. Canadian journal of diabetes.

[4] Marzetti, E., Calvani, R., Cesari, M., Buford, T. W., Lorenzi, M., Behnke, B. J., … et al. (2013).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sarcopenia of aging: From signaling pathways to clinical t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 45, 2288-2301.

[5] Preis, S. R., Stampfer, M. J., Spiegelman, D., Willett, W. C., & Rimm, E. B. (2010). Lack of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protein intake and risk of stroke among middle-aged men.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91, 39-45.

[6] (2023). Evidence-based European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ietary management of diabetes. Diabetologia.

[7] Dyson, P. (2022). The Harry Keen Rank Nutrition Lecture 2022. Nutritional guidelines for diabetes management: Where do they come from and do they work? Diabetic medicine : a journal of the British Diabetic Association.

[8] Kaushik, A.et al. (2024). Nutritional Guidelines for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Adherence- A Narrative Review. Indi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9] Evert, A-B. (2020). Factors Beyond Carbohydrate to Consider When Determining Meantime Insulin Doses: Protein, Fat, Timing, and Technology. Diabetes spectrum : a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10] Noronha, J-C., & Mechanick, J-I. (2022). Is There a Role for Diabetes-Specific Nutrition Formulas as Meal Replacements in Type 2 Diabetes?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11] 2025 IDF 世界糖尿病大會參訪與觀摩報告 |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告別頻繁扎針!想更精準掌握血糖變化?連續血糖監測(CGM)科技,讓您擺脫傳統測量束縛。深入了解CGM的運作原理、優缺點、適用對象及費用考量。透過連續性的數據,掌握血糖變化趨勢,改善血糖控制,提升生活品質。了解健保給付與自費選擇,擁抱更智慧、更舒適的糖尿病管理方式。
告別頻繁扎針!想更精準掌握血糖變化?連續血糖監測(CGM)科技,讓您擺脫傳統測量束縛。深入了解CGM的運作原理、優缺點、適用對象及費用考量。透過連續性的數據,掌握血糖變化趨勢,改善血糖控制,提升生活品質。了解健保給付與自費選擇,擁抱更智慧、更舒適的糖尿病管理方式。
別讓糖尿病找上你!您是否正處於糖尿病前期?本篇文章為您打造3個月飲食與生活改善計畫,助您成功逆轉,擺脫糖尿病威脅。了解糖尿病前期的早期徵兆、高風險族群,以及如何透過飲食、運動、睡眠和壓力管理,穩定血糖,重拾健康。立即行動,諮詢專業人士,擁抱健康人生!
別讓糖尿病找上你!您是否正處於糖尿病前期?本篇文章為您打造3個月飲食與生活改善計畫,助您成功逆轉,擺脫糖尿病威脅。了解糖尿病前期的早期徵兆、高風險族群,以及如何透過飲食、運動、睡眠和壓力管理,穩定血糖,重拾健康。立即行動,諮詢專業人士,擁抱健康人生!
破解糖尿病5大迷思!別再相信「吃糖不會得糖尿病」的說法了!了解糖尿病的真正成因、飲食控制重點、預防方法與常見症狀,破除網路謠言,掌握正確知識,積極預防與控制糖尿病,守護您的健康!
破解糖尿病5大迷思!別再相信「吃糖不會得糖尿病」的說法了!了解糖尿病的真正成因、飲食控制重點、預防方法與常見症狀,破除網路謠言,掌握正確知識,積極預防與控制糖尿病,守護您的健康!
父母確診糖尿病,子女如何應對?這份全方位指南提供實用的飲食調整、有效溝通技巧和定期回診建議,助您陪伴父母積極面對,控制血糖,維持健康生活品質。從了解糖尿病、調整飲食到鼓勵運動,共同戰勝糖尿病!
父母確診糖尿病,子女如何應對?這份全方位指南提供實用的飲食調整、有效溝通技巧和定期回診建議,助您陪伴父母積極面對,控制血糖,維持健康生活品質。從了解糖尿病、調整飲食到鼓勵運動,共同戰勝糖尿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