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腸病毒會留下後遺症嗎?家長必讀的觀察重點與安心指南

有聲書播放

了解腸病毒,守護孩子健康!腸病毒是什麼?會留下後遺症嗎?家中有幼童的家長必讀!本文針對腸病毒症狀、傳染途徑、重症前兆、後遺症等常見問題提供詳細解答,並提供有效的預防與照護指南,讓您安心守護寶貝的健康。
腸病毒,這個讓許多家長聞之色變的名詞,每年都在台灣掀起一波波的流行。特別是家中有幼童的家庭,更是如臨大敵。究竟腸病毒是什麼?它會留下後遺症嗎?又該如何預防與治療?本文將以常見問題導向的方式,為您詳細解說,幫助您更了解腸病毒,守護孩子的健康。

目錄

什麼是腸病毒?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71型等多種型別。這些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傳播,特別是幼稚園、托嬰中心等。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交界,濕熱的環境有利於腸病毒的生存,因此全年都有病例,但以春末夏初(3 月至 6 月)為流行高峰期,開學後 9 月亦可能出現第二波流行。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資料,每年約 3 月至 6 月間,腸病毒的盛行率會逐步上升。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有哪些?

糞口傳染:接觸到受病毒汙染的食物、飲水或物品,再經由口進入體內。

飛沫傳染:經由咳嗽、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播。

接觸傳染:接觸到病人的口鼻分泌物、皮膚水泡或糞便等。

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親子場所、幼托機構等容易造成群聚感染。

腸病毒感染後會有什麼症狀?

腸病毒感染的症狀因病毒型別及個人體質而異,有些人感染後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有些則會出現輕微或嚴重的症狀。常見的腸病毒症狀包括:

手足口病:在手、腳、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現紅疹或水泡,可能伴隨輕微發燒。

疱疹性咽峽炎:在口腔後部(咽峽)出現小水泡或潰瘍,伴隨高燒及喉嚨痛。

發燒:體溫可能高達 39 至 40 度,通常持續 2 至 3 天。

其他症狀:食慾不振、疲倦、腹瀉、嘔吐等。

腸病毒會發燒幾天?

一般來說,腸病毒引起發燒的症狀,大約會持續 2 至 3 天。發燒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並適時使用退燒藥,以緩解不適。

腸病毒會留下後遺症嗎?

這是許多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大部分的腸病毒感染都是輕症,經過適當的休息與治療,可以完全康復,不會留下後遺症。然而,少數情況下,特別是感染腸病毒 71 型,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腦炎、腦膜炎、肢體麻痺等,進而導致後遺症。

腸病毒 71 型腦炎後遺症

腸病毒 71 型引起的腦炎,是腸病毒重症中最常見的併發症,也是造成後遺症的主要原因。後遺症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可能包括:

  • 肢體麻痺:單側或雙側肢體無力、活動受限。
  • 智能障礙:學習能力下降、認知功能受損。
  • 癲癇:反覆發作的抽搐。
  • 吞嚥困難:無法順利進食。
  • 呼吸困難:需要長期使用呼吸器。
  • 發展遲緩:在動作、語言、認知等方面落後於同齡兒童。

腸病毒重症存活率

腸病毒重症的存活率取決於重症的類型、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是否及時接受適當的治療。一般來說,如果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大部分的病人可以康復。然而,對於病情嚴重的病人,例如出現腦幹腦炎、肺水腫等,存活率則較低。

腸病毒重症前兆有哪些?

家長應特別留意以下腸病毒重症前兆,一旦發現,應立即送醫:

  • 持續高燒不退:發燒超過 39 度,且使用退燒藥效果不佳。
  • 嗜睡、意識不清:活動力下降、反應遲鈍、甚至昏迷。
  • 肌躍型抽搐:無故出現全身性或局部性的肌肉抽動。
  • 持續嘔吐:無法進食、甚至出現噴射狀嘔吐。
  •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呼吸困難、胸悶。
  • 肢體無力:單側或雙側肢體活動受限。
  • 眼神呆滯、眼球上吊:異常的眼球動作。
  • 頸部僵硬:無法彎曲頸部。

台灣疾病管制署及相關衛生機關資料顯示,台灣腸病毒感染多以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表現,重症及死亡病例主要由腸病毒 71 型及克沙奇病毒引起,致死率介於 3.8% 至 25.7% 間。

如何預防腸病毒?

預防勝於治療,以下是一些預防腸病毒的有效方法:

  • 勤洗  71 型,目前已有疫苗可供接種,建議諮詢醫師,評估是否讓您的孩子接種。

大人會感染腸病毒嗎?

大人也會感染腸病毒,但通常症狀較輕微,甚至沒有症狀。然而,大人仍然可能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因此,家中有嬰幼兒的成人,更應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將病毒帶回家中。

腸病毒 71 型疫苗接種對象

腸病毒 71 型疫苗主要針對 6 個月至 5 歲的嬰幼兒,因為這個年齡層是感染腸病毒 71 型重症的高風險群體。

腸病毒 71 型疫苗副作用

腸病毒 71 型疫苗的副作用通常輕微,可能包括注射部位紅腫、疼痛、發燒等。少數情況下,可能出現較嚴重的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蕁麻疹等,應立即就醫。

結語

腸病毒雖然可怕,但只要我們了解它的傳染途徑、症狀及預防方法,並及早發現重症前兆,及時就醫,就能有效降低重症及後遺症的風險。家長應隨時關注孩子的健康狀況,給予他們適當的照顧與支持,讓他們平安健康地成長。

常見問題精選

Q1: 什麼是腸病毒?

A: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主要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傳播,特別是幼稚園、托嬰中心等。

Q2: 腸病毒感染後會有什麼症狀?

A: 常見症狀包括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發燒、食慾不振、疲倦、腹瀉、嘔吐等。症狀因病毒型別及個人體質而異。

Q3: 腸病毒會留下後遺症嗎?

A: 大部分腸病毒感染是輕症,但少數情況,特別是感染腸病毒 71 型,可能引起腦炎等嚴重併發症,導致後遺症。

Q4: 腸病毒 71 型腦炎可能有哪些後遺症?

A: 可能包括肢體麻痺、智能障礙、癲癇、吞嚥困難、呼吸困難、發展遲緩等,嚴重程度因人而異。

Q5: 如何預防腸病毒?

A: 勤洗手、避免接觸病人、定期清潔消毒環境、加強個人衛生、考慮接種腸病毒 71 型疫苗。

Q6:大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嗎?

A: 大人也會感染腸病毒,但通常症狀輕微或無症狀。大人仍可能傳染給嬰幼兒,應注意個人衛生。

Q7: 腸病毒重症前兆有哪些?

A: 包括持續高燒不退、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呼吸急促、肢體無力、眼神呆滯、頸部僵硬等,應立即送醫。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孩子腸病毒後指甲脫落,爸媽別慌!了解脫甲症原因、症狀與照護重點,舒緩不適、預防感染,陪伴孩子迎接健康指甲。本文提供完整護理指南,包含清潔、保護甲床、飲食建議,助您安心度過。
孩子腸病毒後指甲脫落,爸媽別慌!了解脫甲症原因、症狀與照護重點,舒緩不適、預防感染,陪伴孩子迎接健康指甲。本文提供完整護理指南,包含清潔、保護甲床、飲食建議,助您安心度過。
了解腸病毒為何反覆感染?家中有幼兒的父母必看!本文深入解析腸病毒的傳染途徑、症狀、重症前兆,以及如何透過日常衛生習慣、飲食、作息、運動多面向提升兒童免疫力,有效預防腸病毒,為孩子打造更完善的健康防護網。
了解腸病毒為何反覆感染?家中有幼兒的父母必看!本文深入解析腸病毒的傳染途徑、症狀、重症前兆,以及如何透過日常衛生習慣、飲食、作息、運動多面向提升兒童免疫力,有效預防腸病毒,為孩子打造更完善的健康防護網。
腸病毒來襲,孩子嘴破、喉嚨痛吃不下?別擔心!這篇提供腸病毒飲食攻略,推薦軟質冰涼食譜,舒緩不適,補充營養。了解飲食注意事項,避開刺激食物,讓孩子在不舒服時也能順利進食,早日康復!
腸病毒來襲,孩子嘴破、喉嚨痛吃不下?別擔心!這篇提供腸病毒飲食攻略,推薦軟質冰涼食譜,舒緩不適,補充營養。了解飲食注意事項,避開刺激食物,讓孩子在不舒服時也能順利進食,早日康復!
想了解腸病毒最新資訊嗎?本文以QA形式深入解析腸病毒疫苗研發進展、治療策略,以及預防控制方法,解答您對腸病毒71型疫苗、廣譜疫苗、重症治療的疑問。掌握正確知識,守護孩童健康,遠離腸病毒威脅!
想了解腸病毒最新資訊嗎?本文以QA形式深入解析腸病毒疫苗研發進展、治療策略,以及預防控制方法,解答您對腸病毒71型疫苗、廣譜疫苗、重症治療的疑問。掌握正確知識,守護孩童健康,遠離腸病毒威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