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劑用錯等於沒效?破解常見迷思,讓藥效確實抵達!
使用吸入劑治療,就像是用灑水器精準地澆灌一株生病的植物。藥物必須直接送達發炎的呼吸道(植物的根部),才能發揮作用。如果操作不當,藥物大多只會沉積在口腔、喉嚨(旁邊的泥土),不僅浪費了藥物,更無法有效控制病情。
研究顯示,高達 7 成以上的病人因未能掌握正確的吸入器使用方法而影響治療成效。常見的錯誤包含:
- 速度錯誤:MDI 吸氣太快,DPI 吸氣太慢或不夠力。
- 協調不佳:按下 MDI 的時機與吸氣動作對不上。
- 準備不足:忘記搖晃 MDI 或預載 DPI 的藥物。
- 事後忽略:吸氣後沒有確實閉氣,或使用類固醇後忘記漱口。
掌握正確的吸藥步驟,是穩定控制呼吸道疾病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MDI、DPI 怎麼分?認識你的吸入劑種類與藥物特性
在學習操作前,先讓我們花 1 分鐘認識您的好夥伴。吸入器主要分為 2 大家族:
1. 定量噴霧吸入劑(Metered-Dose Inhaler, MDI)
- 原理:內含藥物與推進劑,按壓後會噴出固定劑量的霧狀藥物。
- 關鍵動作:需要「手口協調」,在按下藥罐的「同時」緩慢深吸氣。
- 外觀特徵:通常是 L 型的塑膠外殼,搭配一個金屬藥罐。
2. 乾粉吸入劑(Dry Powder Inhaler, DPI)
- 原理:不含推進劑,需要靠病人自己「用力快速」的吸氣,將裝置內的乾粉藥物吸入肺部。
- 關鍵動作:「快、深、飽」的吸氣是成功關鍵。
- 外觀特徵:種類繁多,有碟狀、筆狀或膠囊型等設計。
裝置類型 | 特性 | 關鍵動作 | 優點 | 挑戰 |
MDI 定量噴霧吸入劑 | 內含推進劑,噴出霧狀藥物 | 慢、深、同步 (吸氣與按壓同步) | 體積小、攜帶方便 | 需要良好的手口協調能力 |
DPI 乾粉吸入劑 | 不含推進劑,為乾粉藥物 | 快、深、用力 (靠自身吸力啟動) | 不需手口協調、多有劑量計數器 | 需要足夠的吸氣力道、怕潮濕 |
清楚了解兩者間的差異後,我們就能針對您的吸入器類型,進行精準的學習。
MDI 定量噴霧吸入劑:5 步驟確保藥物直達肺部
MDI 定量噴霧吸入劑正確使用方法的核心在於「同步」。
開始前的準備工作
- 檢查劑量:確認劑量計數器上還有足夠的藥量。
- 移除吸嘴蓋:將吸嘴蓋取下。
- 用力搖晃:將吸入器上下用力搖晃 5 到 10 秒,讓藥物與推進劑均勻混合。
- 首次/久未用需「預噴」:如果是全新或超過 2 週未使用,請對空按壓 2 至 4 下,直到看見穩定噴霧,確保管內充滿藥物。
5步驟
1. 【吐氣】
- 身體坐直或站直,頭部微向後仰,維持呼吸道暢通。
- 慢慢地將肺部氣體完全吐光。
2. 【含緊】
- 將吸嘴放入口中,用嘴唇緊緊包住,不要有縫隙。
3. 【按與吸】
開始「緩慢且深長」地吸氣,並在吸氣開始的瞬間,用食指將藥罐「壓到底」一次。
- 持續將氣吸飽,整個過程約需 3 至 5 秒。
4. 【閉氣】
- 將吸入器從口中移開,緊閉嘴巴。
- 確實閉氣 10 秒鐘(或盡您所能的極限),讓藥物有足夠時間沉積在肺部深處。
5. 【漱口】
- 慢慢由鼻子或嘴巴吐氣。
- 如果使用的是吸入性類固醇(如含有 beclomethasone, budesonide, fluticasone 等成分),務必用清水漱口並吐掉,以預防*口腔念珠菌感染(鵝口瘡)或聲音沙啞等副作用。
輔助工具:吸藥輔助器的妙用
若您在「按與吸」的同步動作上感到困難,或常因藥物噴速太快而嗆到,吸藥輔助器(Spacer)會是您的最佳幫手。
- 作用時機與原理:吸藥輔助器是一個中空的儲存艙,一端接吸入器,另一端是吸嘴。藥物會先噴入艙內,病人再從容地將霧化藥物吸入即可,大幅降低了手口協調的難度。同時,它能讓藥物粒子速度減慢、顆粒變小,增加肺部沉積率,並減少口腔藥物殘留,是預防吸入性類醇副作用的有效方法。
- 使用方式:
-
- 將 MDI 吸入器接上吸藥輔助器。
- 按壓 MDI 一下,將藥物噴入吸藥輔助器中。
- 立即由吸嘴處緩慢深吸氣,吸飽後閉氣 10 秒。
- 清潔:每週至少清洗一次,用溫和的清潔劑與清水沖洗後風乾,不可擦拭,以免產生靜電影響藥物吸附。
DPI 乾粉吸入劑:3 大類裝置正確用法
DPI的操作相對單純,口訣就是「快、深、飽」。因為沒有推進劑,您必須像用吸管喝珍珠奶茶一樣,靠自己夠快夠強的吸力,才能把藥粉順利吸進肺部。
開始前的準備工作
- 保持乾燥:DPI 最怕濕氣,請保存在乾燥處。
- 先吐氣,再吸藥:絕對不要對著吸入器吐氣,濕氣會讓藥粉結塊。
三類常見裝置用法
不同廠牌的 DPI 裝置,上藥方式略有不同,但吸氣原理完全相同。
1. 多劑量碟型
- 【開】打開或推開保護蓋,會看到吸嘴。
- 【推】推動撥桿到底(會聽到「喀」一聲),表示藥物已備妥。
- 【吸】先在外吐氣,再含緊吸嘴,快速、深長、用力地*吸飽氣。
- 【閉】移開吸入器,閉氣 10 秒。
- 【關】關上保護蓋。
- 【漱】若為類固醇,請漱口。
2. 多劑量儲存槽型
- 【轉】轉開瓶蓋。
- 【上】垂直拿著吸入器,轉動底部色環,「到底再轉回*」(會聽到「喀」一聲),完成上藥。
- 【吸】先在外吐氣,再含緊吸嘴,快速、深長、用力地*吸飽氣。
- 【閉】移開吸入器,閉氣 10 秒。
- 【蓋】蓋回瓶蓋。
- 【漱】若為類固醇,請漱口。
3. 單劑量膠囊型
- 【開】打開防塵蓋與吸嘴。
- 【放】從藥品鋁箔片取出一顆膠囊(手要保持乾燥),放入裝置中央的膠囊室後,蓋回吸嘴。
- 【刺】按下側面穿刺鈕到底後放開,將膠囊刺破。
- 【吸】先在外吐氣,再含緊吸嘴,快速、深長、用力地*吸飽氣。(吸氣時會聽到膠囊震動的聲音)
- 【閉】移開吸入器,閉氣 10 秒。
- 【查】打開吸嘴,檢查膠囊內藥粉是否已吸完。若有殘留,可重複吸氣步驟。
- 【清】清除用畢的空膠囊。
- 【漱】若為類固醇,請漱口。
吸藥後沒感覺、有副作用?常見問題與照護一次解答!
Q1:吸完藥好像沒感覺,如何判斷有無吸到藥?
這是最常見的吸入劑錯誤使用判斷迷思。MDI 噴出的是極細的藥霧,而多數 DPI 的藥粉量極少,吸入時可能只有淡淡的甜味或甚至無味,「沒有感覺」是正常的。判斷是否成功,應觀察:
- 症狀改善:氣喘症狀是否有緩解?
- 劑量計數器:MDI 或 DPI 上的數字是否有減少?
- 膠囊確認:膠囊型 DPI 的膠囊是否已空?只要症狀穩定,就代表您的用藥方式很可能沒問題。
Q2: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會有「月亮臉」、「水牛肩」嗎?如何預防副作用?請放心。吸入性類固醇的劑量非常低,且主要作用在肺部局部,就像在皮膚上擦藥膏,而不是吃下全身性的口服類固醇。因此,幾乎不會造成月亮臉、骨質疏鬆等全身性副作用。
預防吸入性類固醇副作用「聲音沙啞」的方式:
- 確實漱口:每次吸藥後,立刻用清水漱口並將水吐掉。
- 使用吸藥輔助器:針對 MDI 劑型,能大幅減少藥物沉積在口腔與喉嚨。
Q3:吸入器需要清潔嗎?怎麼清?
- MDI:每週至少清潔一次。將金屬藥罐取出,只用溫水沖洗塑膠外殼,風乾後再裝回。
- DPI:絕對不能用水洗。用乾布或乾棉花棒擦拭吸嘴即可,保持乾燥是首要原則。
結語
恭喜您!您已經完成了吸入器的完整學習。掌握正確的吸藥技巧,就像是為您的呼吸道健康買了一份最有效的保險。
重點總結:
1. 認識裝置:先分清楚您用的是 MDI 還是 DPI。
2. 掌握口訣:MDI 是「慢、深、同步」,DPI 是「快、深、用力」。
3. 做好後續:無論何種類型,吸完後都要「閉氣 10 秒」;若含類固醇,務必「漱口」。
下一步建議:知識需要轉化為行動。下次看診時,請勇敢地在您的醫師或藥師面前,實際操作一次您的吸入器。讓專業人員為您的技術做最後的確認,確保萬無一失。正確吸藥,是您能為自己做的最好投資,讓每一次呼吸都更順暢、更安心。
常見問題精選
Q1: MDI 和 DPI 吸入劑有何不同?
A: MDI 需手口協調噴霧,DPI 靠吸力吸乾粉。
Q2: 為何吸入劑要正確使用?
A: 用錯無效,藥物無法送達肺部。
Q3: MDI 定量噴霧吸入劑怎麼用?
A: 搖晃→吐氣→含緊→按壓同步慢吸→閉氣→漱口。
Q4: DPI 乾粉吸入劑應如何使用?
A: 準備好藥→在外吐氣→快、深、用力吸→閉氣→漱口。
Q5: 吸完藥沒感覺正常嗎?
A: 正常,藥霧或藥粉量極少。「沒有感覺」是正常的。
Q6: 吸入性類固醇副作用如何預防?
A: 每次吸後漱口,MDI 可使用吸藥輔助器。
Q7: 吸藥輔助器有什麼作用?
A: 改善 MDI 手口協調,減少副作用,增強藥效。
Q8: 吸入器需要清潔嗎?
A: MDI 外殼可水洗風乾,DPI 絕對不可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