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安心尋求第二意見:給腎臟病友的醫病關係溝通手冊

有聲書播放

面臨洗腎等重大治療決策,感到迷惘?本篇專為腎臟病友設計的溝通手冊,將引導您如何準備資料、有效提問,安心尋求第二意見,化解決策焦慮,與醫療團隊共同找出最佳治療路徑。

面對腎臟病的治療旅程,就像是規劃一場複雜而長遠的旅行。您是這趟旅程的主角,而醫師是您最專業的嚮導。當路線選擇出現分歧,或是您想確認地圖是否準確時,多找一位嚮導來看看,是非常自然且明智的作法。這就是「尋求第二意見」的價值。

讀完這篇文章,您將學會如何有條理、有信心地為自己或家人尋求第二意見,化解對治療選擇的焦慮,並與您的醫療團隊建立更穩固的夥伴關係。

  • 預計閱讀時間: 15 分鐘
  • 難易度: 低,跟著我們的步驟,您就能輕鬆完成。

目錄

為什麼腎臟病友需要第二意見?打破決策焦慮

當被診斷出慢性腎臟病,特別是面臨是否進入洗腎(透析治療)的十字路口時,感到徬徨與不安是人之常情。治療方案的選擇,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臟移植,甚至是選擇著重生活品質的保守治療,都將深刻影響您未來的生活。這時,資訊不對等與決策癱瘓是病友最常見的痛點。

尋求第二意見,並非不信任您的主治醫師。相反地,這是一個積極為自己健康負責的表現。想像一下,您正在拼湊一幅複雜的拼圖,多一雙眼睛幫忙,往往能更快看到完整的圖像。第二意見能為您帶來:

  • 確認診斷: 確保診斷的準確性,尤其在病因複雜的情況下。
  • 探索更多可能性: 不同的醫師可能因其專業背景與經驗,提供更多元的治療選擇或對策。例如,除了標準治療,是否有新藥(如SGLT2 inhibitors)或臨床試驗的機會。
  • 增強信心: 當兩位專家意見一致時,您會對治療計畫更有信心;若意見不同,則提供您一個重新思考與深入了解的契機。
  • 緩解心理壓力: 主動尋求資訊能賦予您力量,將被動接受治療的角色,轉變為主動參與決策的夥伴,有效降低腎臟病患常見的心理壓力與生活挑戰。

尋求第二意見前:您需要準備的病歷與心理建設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踏出尋求第二意見這一步前,充分的準備是成功的關鍵。這不僅是資料的準備,更是心態的調整。

準備項目 具體內容 貼心提醒
1. 心理建設 建立正確心態: 尋求第二意見是為了「確認與補充」,而非「挑戰與對立」。 設定明確目標: 清楚知道您想透過第二意見解決什麼問題?是確認診斷、了解更多治療選擇,還是評估洗腎治療的時機? 這是您與醫療團隊的「協同作戰」,目標是為您的健康找到最佳路徑。
2. 病歷資料 診斷證明書: 清楚記錄您的疾病名稱。 病程摘要或出院病歷: 包含您完整的就醫歷程。 影像學報告與影像檔: 如腎臟超音波、電腦斷層(CT)等。 近期血液與尿液檢驗報告: 特別是腎功能指標(eGFR)、肌酸酐(Creatinine)、尿蛋白等。 病理切片報告: 如果您做過腎臟穿刺。 目前用藥清單: 包含所有處方藥、非處方藥與保健食品的名稱及劑量。 您可以向原醫院的病歷室申請。提前申請,因為這通常需要作業時間。一份完整的「地圖」,才能讓新嚮導看懂您的路況。
3. 問題清單 關於診斷:「根據我的資料,您認為我的腎臟病主要成因是什麼?」 關於治療:「除了目前的方案,還有哪些治療選擇?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 關於預後:「如果我選擇A方案或B方案,未來的生活品質可能會有哪些不同?」 關於時機:「以我目前的狀況,您會建議何時開始考慮透析治療(洗腎)?」 將問題寫下來,按重要性排序。在諮詢時,這份清單能幫助您聚焦,避免因緊張而遺忘重要問題。

如何優雅開口?與原主治醫師溝通的藝術

這可能是許多病友最擔心的一步:如何告訴我的主治醫師,我想聽聽別人的意見?害怕醫師會不會覺得被冒犯或不被信任?

請放心,一位專業且有自信的醫師,通常會尊重並支持病人尋求第二意見的權利。溝通的關鍵在於「尊重」與「坦誠」。您可以試試這樣說:

  • 感謝與肯定式: 「王醫師,非常謝謝您這段時間的照顧與詳細說明。這是一個很重大的決定,為了讓自己更安心,我想多聽聽另一位專家的看法,希望您能理解與支持。」
  • 合作與請益式: 「陳醫師,關於接下來的治療,我跟家人還有一些疑慮。我們希望能更全面地了解,不知道您是否方便協助我準備病歷摘要,讓我去做第二意見的諮詢?」
  • 直接但誠懇式: 「林醫師,我正在考慮是否要開始洗腎,這對我的生活影響很大。我想尋求第二意見,幫助我做出最適合的決定。」

記住,您的語氣應該是合作的、非對抗的。將您的醫師視為一同解決問題的夥伴,而非您需要說服的對象。

智慧提問:與新醫師高效諮詢的關鍵

帶著您精心準備的資料與問題清單,您來到新醫師的診間。這次諮詢的目標是「高效獲取資訊」,而非重新開始。

1. 開門見山,說明來意: 一開始就清楚告知醫師您來的目的。「醫師您好,我目前在A醫院由王醫師診治,診斷是慢性腎臟病第五期。今天來是想針對『是否開始透析治療』這個問題,聽聽您的專業意見。」

2. 提供完整資料: 將您準備好的病歷資料依序提供給醫師,這能大幅節省醫師重新檢查與問診的時間。

3. 依循問題清單提問: 拿出您的問題清單,逐一請教。在醫師回答時,可以做簡單筆記。如果聽不懂,勇敢地說:「不好意思,您可以再用簡單一點的方式解釋嗎?」

4. 專注於「第二意見」: 避免過度抱怨或比較前一位醫師。諮詢的重點是獲取新醫師基於現有資料的專業判斷與建議。

5. 總結與確認: 在諮詢結束前,簡要總結醫師的建議,並確認您的理解是否正確。「所以醫師,您的建議是,我可以先嘗試腹膜透析,因為…對嗎?」

綜合評估與治療選擇:為您的腎臟健康做出最佳決策

現在,您手上有了來自至少兩位專家的專業意見。您已經不再是那個資訊匱乏、徬徨無助的病人。

  • 如果意見一致: 這無疑給您打了一劑強心針。您可以更放心地與您的主治醫師繼續合作,執行治療計畫。
  • 如果意見分歧: 這不代表其中一位醫師是錯的。醫學本就存在許多灰色地帶,不同的治療哲學會產生不同的建議。這時,您需要做的是:

1. 回到原點: 思考您最在乎的是什麼?是盡可能延長壽命、維持工作能力,還是保有最大的生活自由度?您的價值觀是最終的決策核心。

2. 分析差異: 比較兩位醫師建議的差異點在哪裡?是治療時機的早晚、治療方式的選擇,還是用藥的邏輯?

3. 再次溝通: 您可以帶著第二意見的結果,回去與您的原主治醫師討論。「王醫師,我諮詢了另一位專家的意見,他提到了保守治療的可能性。我想聽聽您對這個方案用在我身上的看法?」一場好的醫病溝通,能在此刻發揮最大價值。

結語

恭喜您!您已經完成了為自己健康主動出擊的重要任務。從心理建設、資料準備、有效溝通到最終決策,您不僅掌握了尋求第二意見的完整流程,更重要的是,您為自己贏得了做出知情決策的權利與信心。

請記住,尋求第二意見是現代醫療中一個健康且常態的過程。它能深化您的疾病認知,促進更良好的醫病溝通,最終幫助您在腎臟病這條漫長的路上,走得更穩健、更安心。接下來,我們鼓勵您與家人充分討論,並帶著這份新的理解與信心,繼續與您的醫療團隊攜手前行,共同為您的腎臟健康做出最佳的選擇。

常見問題精選

Q1: 腎臟病友為何需要尋求第二意見?

A: 助確認診斷、探索治療方案、增強信心、緩解焦慮。

Q2: 何時應考慮尋求腎臟病第二意見?

A: 面臨洗腎(透析)等重大治療決策時,可考慮尋求。

Q3: 尋求第二意見前需做哪些準備?

A: 心理建設、完整病歷資料、詳細的問題清單。

Q4: 如何告知原主治醫師想尋求第二意見?

A: 以尊重、感謝的態度坦誠溝通,尋求理解與支持。

Q5: 與新醫師諮詢時如何提高效率?

A: 開門見山說明來意,提供完整資料,依清單提問。

Q6: 獲得第二意見後該如何做決策?

A: 綜合評估兩方意見,回歸個人價值觀,再與主治醫師討論。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Pethő, Á-G.et al. (2024).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he current novel and forgotten therapies. Journal of clinical & translational endocrinology.

[2] Torreggiani, M.et al. (2023). Choice of the Dialysis Modality: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3] Keith, T. (2021). ‘I can assure you,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your kidney’. Clinical medicine (London, England).

[4] Brenner and Rector The Kidney Eleventh Edition

[5] Duarte-Díaz, A.et al. (2022). Increased Patient Empowerment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i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Findings from the INDICA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6] Goldman Cecil Medicine Twenty Sixth Edit

[7] Halasy, M., & Shafrin, J. (2021). When Should You Trust Your Doctor? Establishing a Theoretical Model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Second Opinion Visits.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Innovations, quality & outcomes.

[8] Moore, B.et al. (2022). Two Minds, One Patient: Clearing up Confusion About “Ambivalenc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bioethics : AJOB.

[9] Selvan, C.et al. (2021). The Weight of Words: Indian Physicians’ Perspectives on Patient Communication to Promote Diabetes Adherence. Indi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10] Ghosh, A-K., Joshi, S., & Ghosh, A. (2020). Effective Patient-Physician Communication – A Concise Review. Th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Physicians of India.

[11] Prober, C-G., Grousbeck, H-I., & Meehan, W-F. (2022). Managing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An Essential Communication Skill for All Professionals and Leaders. Academic medicine :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

[12] The consultant should identify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medical complications when performing a preoperative medical consultation (Author, Year).

[13] Wipf, J. E., Lipsky, B. A., Hirschmann, J. V., et al. (1999). Diagnosing pneumonia by physical examination: Relevant or relic?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9, 1082-1087.

[14] Lichstein, P. R. (1990). The medical interview. In H. K. Walker, W. D. Hall, & J. W. Hurst (Eds.), Clinical methods: The history, physical,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Butterworths.

[15] Martínez-García, E.et al. (2020). Exploring Patients’ Insight, Concerns, and Expectations at Dermatology Clinic: An Observational Study in 2 Centers in Scotland and Spain. Journal of patient experience.

[16] Jenei, K.et al. (2021).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f individuals accessing CAR-T cell therapy: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online Reddit discussions. Journal of cancer policy.

[17] Burns, R-B.et al. (2020). Management Options for an Older Adult With Advance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Dementia: Grand Rounds Discussion From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8] Rhee, C-M.et al. (2020). Conservative vs. preservative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similarities and distinctions. Current opinion in nephrology and hypertension.

[19] Hower, E-G. (2020). Beyond Shared Decision Making.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thics.

[20] Ossin, D-A.et al. (2022). Shared decision-making in urology and female pelvic floor medicin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Nature reviews. Urology.

[21] 減少洗腎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健保擴大給付 SGLT2 抑制劑 | 全民健康基金會

[22] 年輕人也要護腎 慢性腎臟病用藥全攻略與健保給付懶人包 | 亞東紀念醫院 Far Eastern Memorial Hospital

[23] 健保給付接軌國際 再通過給付多項新藥 最快114年2月1日生效 | 衛生福利部

[24] 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透析生活是否讓您感到身心俱疲?這份專為腎友打造的正念減壓全攻略,將帶您學習呼吸放鬆、安心運動等實用方法,有效管理壓力與情緒。讓我們陪您一起擺脫焦慮,找回生活的平靜與喜悅,重拾高品質人生。
透析生活是否讓您感到身心俱疲?這份專為腎友打造的正念減壓全攻略,將帶您學習呼吸放鬆、安心運動等實用方法,有效管理壓力與情緒。讓我們陪您一起擺脫焦慮,找回生活的平靜與喜悅,重拾高品質人生。
手術成功後,如何開啟健康新生活?本篇全方位指南,將從飲食、運動、藥物須知到心理調適,提供您與家人最實用的照護對策,助您安心守護這份生命贈禮,充滿自信地迎向高品質的嶄新人生。
手術成功後,如何開啟健康新生活?本篇全方位指南,將從飲食、運動、藥物須知到心理調適,提供您與家人最實用的照護對策,助您安心守護這份生命贈禮,充滿自信地迎向高品質的嶄新人生。
腎臟病阻礙了您的旅遊夢嗎?這份專為腎友打造的海外旅遊全攻略,從行前準備、海外透析安排、醫療保險到飲食控制,提供您最完整的安心指南,讓您能自信規劃,無憂享受精彩旅程。
腎臟病阻礙了您的旅遊夢嗎?這份專為腎友打造的海外旅遊全攻略,從行前準備、海外透析安排、醫療保險到飲食控制,提供您最完整的安心指南,讓您能自信規劃,無憂享受精彩旅程。
腎臟病帶來的深層疲憊,是否讓您像電力耗盡般提不起勁?這不只是累,而是身體的求救警訊。本文提供一套完整的精力恢復計畫,從飲食、運動到心靈照顧,透過5個實用習慣,助您一步步重建高效能源系統,找回滿格的元氣與生活熱情。
腎臟病帶來的深層疲憊,是否讓您像電力耗盡般提不起勁?這不只是累,而是身體的求救警訊。本文提供一套完整的精力恢復計畫,從飲食、運動到心靈照顧,透過5個實用習慣,助您一步步重建高效能源系統,找回滿格的元氣與生活熱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