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News

新聞快訊

健保重大新制8月上路 民眾可自主選擇退出健保資料庫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宣布,自2025年8月12日起,民眾將正式擁有健保資料庫的「退出權」。過去,民眾對於自己的健保就醫紀錄如何被使用缺乏掌控權,也缺乏足夠的知情權。新制實施後,民眾能自主決定是否讓自身醫療資訊提供予學術及醫療研究使用,標誌著個資保護邁向新的里程碑。

閱讀全文 »

兒童用藥大突破!Captopril內服液、Teduglutide將納健保,158名兒童家庭受惠

長期以來,兒童專用藥物的缺乏與取得困難,讓許多家庭面臨沉重的經濟及精神壓力。為改善兒童用藥困境,健保署宣布自2025年8月起,將正式納入兩項重要兒童專用新藥給付,分別為治療兒童心血管疾病的「Captopril內服液」,以及治療短腸症的「Teduglutide」,預計每年約有158名兒童受惠,顯著減輕病童家庭的醫療負擔。

閱讀全文 »

颱風過後防疫刻不容緩 南投、嘉義衛生局同步提醒四大重點

疾管署發布緊急公告,指颱風過境後造成的積水與洪氾不僅影響人居環境,更可能引發登革熱、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等災後傳染病風險。疾管署強調,以去年風災後本土類鼻疽119例、24人死亡的病例教訓為鑑,重申「颱風後一週是防疫決勝期」,呼籲民眾落實防護、清除、清潔、消毒等措施,切勿鬆懈。

閱讀全文 »

高齡化挑戰加劇,台灣推動「在宅醫療」打造健康永續照護

台灣人口結構快速邁向高齡化,加上慢性病病人持續增加,醫療需求持續攀升,卻也凸顯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醫院門診過度擁擠等難題。為緩解這些問題,「在宅醫療」逐漸成為醫療轉型的重要選項,透過將醫療服務從醫院延伸到民眾家中,打造更貼近民眾需求的照護模式。然而,如何讓在宅醫療真正落實,兼顧醫療服務的品質與效率,仍是各界需共同克服的挑戰。

閱讀全文 »

颱風過後傳染病風險升高,嚴防登革熱與類鼻疽感染

颱風過境後,豪雨造成多處積水,不僅容易孳生蚊蟲,導致登革熱疫情升溫;土壤中的類鼻疽菌也可能藉由洪水及污水擴散,增加民眾感染的風險。颱風過後的一週內是防疫關鍵期,落實居家環境整頓、個人防護與症狀警覺三項防疫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保護自己和家人健康。

閱讀全文 »

AI醫療時代正式啟動 衛福部「負責任AI執行中心」計畫落地

隨著AI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醫療領域的應用逐漸普及,但伴隨而來的倫理、安全與公平性問題也日益受到重視。為打造安全可信的AI醫療環境,衛福部自2024年起推動「負責任AI執行中心」計畫,致力於建構透明且可監督的AI醫療系統。至2025年,此計畫已補助10家大型醫療院所,包含林口長庚、台北榮總、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奇美醫院、聯新國際醫院、嘉義長庚、土城長庚及新北仁康醫院,至少導入10項負責任AI的實際應用,以推廣AI醫療的安全與效益。

閱讀全文 »

海外旅遊熱潮再起,2025暑假旅平險規劃不可忽略

暑假旅遊旺季到來,許多家庭與個人早已規劃好海外旅遊行程,準備出國享受異國風情。然而,旅途中潛藏著許多難以預料的風險,包括意外事故、突發疾病、班機延誤甚至行李遺失,若未能妥善規劃旅遊保險,可能造成財務損失,甚至影響旅遊興致。金管會提醒民眾,出發前務必提前規劃適合自身需求的旅平險與旅行不便險,為旅程打造一道安全的防護網。

閱讀全文 »

健保重大新制8月上路 民眾可自主選擇退出健保資料庫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宣布,自2025年8月12日起,民眾將正式擁有健保資料庫的「退出權」。過去,民眾對於自己的健保就醫紀錄如何被使用缺乏掌控權,也缺乏足夠的知情權。新制實施後,民眾能自主決定是否讓自身醫療資訊提供予學術及醫療研究使用,標誌著個資保護邁向新的里程碑。

偏鄉醫療大突破!健保整合計畫擴大,2025年打造醫療零距離

為有效改善偏鄉地區長期面臨的醫療資源不足及照護落差,中央健康保險署宣布將擴大推動「提升偏鄉區域資源整合照護試辦計畫」。透過醫院與診所的合作聯防、遠距醫療技術及智慧醫療聯盟的成立,台灣偏鄉醫療可望於2025年迎來前所未有的新希望。

兒童用藥大突破!Captopril內服液、Teduglutide將納健保,158名兒童家庭受惠

長期以來,兒童專用藥物的缺乏與取得困難,讓許多家庭面臨沉重的經濟及精神壓力。為改善兒童用藥困境,健保署宣布自2025年8月起,將正式納入兩項重要兒童專用新藥給付,分別為治療兒童心血管疾病的「Captopril內服液」,以及治療短腸症的「Teduglutide」,預計每年約有158名兒童受惠,顯著減輕病童家庭的醫療負擔。

颱風過後防疫刻不容緩 南投、嘉義衛生局同步提醒四大重點

疾管署發布緊急公告,指颱風過境後造成的積水與洪氾不僅影響人居環境,更可能引發登革熱、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等災後傳染病風險。疾管署強調,以去年風災後本土類鼻疽119例、24人死亡的病例教訓為鑑,重申「颱風後一週是防疫決勝期」,呼籲民眾落實防護、清除、清潔、消毒等措施,切勿鬆懈。

高齡化挑戰加劇,台灣推動「在宅醫療」打造健康永續照護

台灣人口結構快速邁向高齡化,加上慢性病病人持續增加,醫療需求持續攀升,卻也凸顯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醫院門診過度擁擠等難題。為緩解這些問題,「在宅醫療」逐漸成為醫療轉型的重要選項,透過將醫療服務從醫院延伸到民眾家中,打造更貼近民眾需求的照護模式。然而,如何讓在宅醫療真正落實,兼顧醫療服務的品質與效率,仍是各界需共同克服的挑戰。

颱風過後傳染病風險升高,嚴防登革熱與類鼻疽感染

颱風過境後,豪雨造成多處積水,不僅容易孳生蚊蟲,導致登革熱疫情升溫;土壤中的類鼻疽菌也可能藉由洪水及污水擴散,增加民眾感染的風險。颱風過後的一週內是防疫關鍵期,落實居家環境整頓、個人防護與症狀警覺三項防疫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保護自己和家人健康。

AI醫療時代正式啟動 衛福部「負責任AI執行中心」計畫落地

隨著AI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醫療領域的應用逐漸普及,但伴隨而來的倫理、安全與公平性問題也日益受到重視。為打造安全可信的AI醫療環境,衛福部自2024年起推動「負責任AI執行中心」計畫,致力於建構透明且可監督的AI醫療系統。至2025年,此計畫已補助10家大型醫療院所,包含林口長庚、台北榮總、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奇美醫院、聯新國際醫院、嘉義長庚、土城長庚及新北仁康醫院,至少導入10項負責任AI的實際應用,以推廣AI醫療的安全與效益。

海外旅遊熱潮再起,2025暑假旅平險規劃不可忽略

暑假旅遊旺季到來,許多家庭與個人早已規劃好海外旅遊行程,準備出國享受異國風情。然而,旅途中潛藏著許多難以預料的風險,包括意外事故、突發疾病、班機延誤甚至行李遺失,若未能妥善規劃旅遊保險,可能造成財務損失,甚至影響旅遊興致。金管會提醒民眾,出發前務必提前規劃適合自身需求的旅平險與旅行不便險,為旅程打造一道安全的防護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