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改善偏鄉地區長期面臨的醫療資源不足及照護落差,中央健康保險署宣布將擴大推動「提升偏鄉區域資源整合照護試辦計畫」。透過醫院與診所的合作聯防、遠距醫療技術及智慧醫療聯盟的成立,台灣偏鄉醫療可望於2025年迎來前所未有的新希望。
過去,彰化基督教醫院與二林基督教醫院透過急重症聯防、遠距專科醫療支援及慢性病管理服務,有效提升醫療資源可及性與服務品質,成為成功典範。未來,健保署將持續擴大觀摩推廣,鼓勵更多醫療院所加入計畫,期望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偏鄉醫療服務網絡,讓偏鄉居民與都市居民享有同等品質的醫療照護。
此外,為加速偏鄉基層醫療的數位轉型,健康臺灣智慧醫療大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由中華電信、醫師公會、玉山銀行及資拓宏宇等重要產業夥伴組成,將協助偏鄉診所導入安全的視訊看診平台、雲端醫療資訊系統(HIS)與線上支付工具,提升診所運作效率與醫療服務品質,進一步縮小城鄉醫療差距。
在智慧醫療應用方面,AI技術正快速賦能偏鄉醫療。透過結合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NHIRD),已開發出精準的疾病風險預測模型。此外,多家AI新創公司與醫學中心積極合作,推出影像輔助診斷及病人風險評估系統,未來將廣泛運用於偏鄉地區,大幅提升偏鄉診斷的效率與精準性,讓居民也能即時獲得專業診療。
遠距醫療更是解決偏鄉醫療難題的重要關鍵。藉由視訊看診、遠端健康監測等遠距技術,醫療人員能夠跨越地理限制,為偏鄉居民提供即時醫療諮詢、診斷與治療服務,減少居民長途就醫的困難,並及早發現潛在健康問題進行預防。
此外,物聯網(IoT)技術在偏鄉醫療照護中展現巨大潛力。穿戴式裝置與智慧家居設備,能隨時掌握偏鄉居民的生理數據,包括心率、血壓、血糖等資訊,醫療團隊可據此進行即時分析,提供個人化的健康管理建議,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打造智慧健康社區,全面提升偏鄉居民的健康水準。
健保署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醫療科技與資源整合的創新模式,縮小城鄉醫療差距,讓偏鄉醫療真正做到零距離,落實健康平權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