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過境後,豪雨造成多處積水,不僅容易孳生蚊蟲,導致登革熱疫情升溫;土壤中的類鼻疽菌也可能藉由洪水及污水擴散,增加民眾感染的風險。颱風過後的一週內是防疫關鍵期,落實居家環境整頓、個人防護與症狀警覺三項防疫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保護自己和家人健康。
颱風過後,最重要的防疫措施便是清除環境中的積水。由於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等病媒蚊最容易在積水處繁殖,民眾務必徹底檢查住家內外所有容器,包括花盆底盤、水桶、廢棄輪胎等,務必清除積水或倒置密封容器,並定期巡查居家四周,避免蚊蟲孳生。
在個人防護方面,民眾外出活動時應盡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降低蚊蟲叮咬機會;也可使用含DEET等有效成分的防蚊液,並按照產品指示定時補擦。此外,颱風過後應盡量避免直接接觸污水或污泥。若必須清理受災環境,應穿戴防水手套及鞋靴,以降低皮膚接觸類鼻疽菌的風險。類鼻疽菌可能透過皮膚傷口、吸入受污染的灰塵或水滴、或食入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颱風後若出現發燒、頭痛、肌肉關節疼痛或紅疹等症狀,可能為登革熱;如發燒伴隨局部腫痛、咳嗽或呼吸困難,則可能感染類鼻疽,另腹瀉、嘔吐或腹痛也可能是腸胃道疾病的跡象。若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治療。
防疫工作需全民共同落實,才能有效降低傳染病的傳播風險,確保颱風後社區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