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了解放射治療與其副作用
放射治療,又稱電療,是利用高能量射線殺死癌細胞的方法。放射治療可能用於胰臟癌手術前後、或是在無法手術切除的情況下控制腫瘤。然而,放射線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可能影響周圍的健康組織,導致一系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
- 皮膚反應:紅腫、發癢、乾燥、脫皮、甚至水泡或潰瘍。
- 疲勞:感到異常疲憊、虛弱,影響日常生活。
- 消化道問題: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
二、 放射治療皮膚反應:預防與照護
放射治療引起的皮膚反應,醫學上稱為放射性皮膚炎。其程度因人而異,取決於放射劑量、照射範圍、以及個人皮膚的敏感度。
2.1 問題:放射治療皮膚紅腫怎麼辦?
皮膚紅腫是放射治療初期常見的反應,表示皮膚正在發炎。
- 行動建議:
- 溫和清潔:使用溫水和中性、無香料的肥皂輕輕清潔照射部位,避免用力搓揉。
- 保持乾燥:清潔後用柔軟的毛巾輕輕拍乾,避免使用吹風機。
- 穿著寬鬆:選擇柔軟、透氣的棉質衣物,減少摩擦。
- 保濕:塗抹不含香料、酒精、防腐劑的保濕乳液或乳霜,維持皮膚濕潤。
- 類固醇藥膏:經醫師評估後,可使用局部類固醇藥膏,如:hydrocortisone ointment 緩解發炎。
2.2 問題:放射治療期間皮膚發癢怎麼辦?
皮膚發癢是常見的困擾,搔抓可能導致皮膚破損,增加感染風險。
- 行動建議:
- 避免搔抓:盡量克制搔抓的慾望,可輕拍或按壓發癢部位。
- 冰敷:用乾淨的毛巾包裹冰袋,輕輕冰敷發癢部位,每次 15 至 20 分鐘。
- 保濕:保持皮膚濕潤,有助於減輕發癢感。
- 抗組織胺:經醫師評估後,可口服或局部使用抗組織胺藥物。
2.3 問題:放射治療部位記號脫落了怎麼辦?
放射治療的記號是用來定位照射範圍,確保治療的準確性。
- 行動建議:
- 立即告知:立即告知放射治療師或醫師,請他們重新標記。
- 避免自行補畫:千萬不要自行補畫,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2.4 問題:放射治療後皮膚破皮如何護理?
皮膚破皮表示皮膚受損較嚴重,需要特別護理。
- 行動建議:
- 無菌生理食鹽水清潔:用無菌生理食鹽水輕輕清潔傷口,去除分泌物。
- 覆蓋敷料:覆蓋無菌、透氣的敷料,保護傷口,促進癒合。
- 避免感染:注意傷口清潔,避免接觸髒汙,如有感染跡象 (紅、腫、熱、痛、化膿),立即就醫。
- 醫師指示用藥:遵照醫師指示,使用抗生素藥膏或其他藥物。
2.5 問題:放射治療後皮膚出現濕疹怎麼辦?
放射治療可能誘發或加重濕疹。
- 行動建議:
- 就醫診斷:請皮膚科醫師診斷,確認是否為濕疹。
- 類固醇藥膏:醫師可能會開立類固醇藥膏,控制發炎。
- 保濕:持續使用保濕乳液或乳霜,維持皮膚屏障功能。
- 避免刺激: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如香料、酒精、化學清潔劑。
2.6 放射治療後皮膚護理:長期照護
即使放射治療結束,皮膚仍可能需要持續的照護。
- 行動建議:
- 防曬:照射部位的皮膚對陽光更敏感,務必使用 SPF30 或以上的防曬乳,並穿著長袖衣物和戴帽子。
- 保濕:持續使用保濕乳液或乳霜,維持皮膚健康。
- 避免刺激: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妝品或護膚產品。
三、 應對癌症放射治療產生的疲勞
疲勞是癌症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3.1 問題:癌症放射治療疲勞原因?
癌症放射治療疲勞的原因複雜,可能包括:
- 放射線的影響:放射線對身體組織的損害,導致發炎反應。
- 免疫系統的變化:癌症和治療可能影響免疫系統。
- 營養不良:食慾不振、消化問題可能導致營養攝取不足。
- 心理因素:焦慮、憂鬱等情緒可能加重疲勞感。
- 貧血:放射治療可能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導致貧血。
3.2 行動建議:減輕疲勞
- 規律作息:盡量維持規律的睡眠時間,即使感到疲憊,也避免長時間臥床。
- 適度運動:輕柔的運動,如散步、瑜珈,有助於改善疲勞感。
-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維持體力。
- 水分補充:保持身體水分充足,有助於代謝廢物。
- 尋求支持:與家人、朋友、或病友分享感受,尋求心理支持。
- 藥物治療:經醫師評估後,可使用藥物改善疲勞。
- 正念療法:可以透過冥想、靜坐等方式,舒緩身心壓力,減輕疲勞感。
3.3 放射治療後飲食注意事項
- 少量多餐:避免一次吃太多,增加腸胃負擔。
- 清淡飲食:選擇容易消化、不油膩的食物。
- 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辛辣、油炸、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食物。
- 補充營養:必要時,可諮詢營養師或補充營養品。
3.4 放射治療期間可以運動嗎?
適度運動對改善疲勞、提升生活品質有幫助。
- 行動建議:
- 諮詢醫師:在開始運動前,務必諮詢醫師,了解適合自己的運動類型和強度。
- 選擇輕柔的運動:散步、瑜珈、太極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 量力而為:運動時注意身體狀況,不要勉強。
- 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
結語:
胰臟癌放射治療期間的皮膚照護和疲勞應對,需要耐心和細心的照護。透過本篇文章的指南,希望能幫助您或您的家人更有效地應對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積極面對治療。記住,您不是孤單的,請隨時尋求醫療團隊和社會資源的協助。
常見問題精選
Q1: 放射治療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A: 常見副作用包含皮膚反應(紅腫、發癢等)、疲勞、以及噁心、嘔吐等消化道問題。
Q2: 放射治療期間皮膚紅腫發癢怎麼辦?
A: 溫和清潔、保持乾燥、保濕、避免搔抓、冰敷,嚴重時可經醫師評估後使用藥物。
Q3: 放射治療部位記號脫落了怎麼辦?
A: 立即告知放射治療師或醫師,請他們重新標記,切勿自行補畫。
Q4: 放射治療後皮膚破皮該如何護理?
A: 用無菌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覆蓋無菌透氣敷料,避免感染並遵照醫囑用藥。
Q5: 如何減輕癌症放射治療引起的疲勞?
A: 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均衡飲食、補充水分、尋求支持,必要時可使用藥物。
Q6: 放射治療期間可以運動嗎?
A: 可以,但務必諮詢醫師,選擇輕柔的運動如散步、瑜珈,並量力而為、循序漸進。
Q7: 台灣有哪些胰臟癌相關的社福資源?
A: 台灣癌症基金會、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等機構提供相關支持與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