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一:血尿量劇增或有大血塊阻塞
攝護腺手術後的傷口位於體內,術後初期尿液帶有淡紅色或粉色,如同在清水中滴入幾滴西瓜汁,這是傷口癒合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通常會在數天至數週內逐漸消退。然而,我們必須警惕的是「質」與「量」的劇烈變化。
請將您的泌尿系統想像成一條剛完成清淤工程的河流。初期有些混濁的泥沙(少量血尿)是正常的。但如果河水突然變成混濁的紅色泥漿(大量鮮紅血尿),甚至出現大塊的泥塊(血塊)堵塞河道,這就是嚴重的警訊,代表上游可能發生了坍方(活動性出血)。
需立即返院的訊號:
- 顏色劇變:尿液顏色突然從淡粉色轉為鮮紅色,甚至像番茄汁一樣濃稠,且持續未見改善。
- 血塊出現:尿液中出現大量或體積較大的果凍狀血塊。這些血塊是活動性出血的直接證據,更危險的是,它們可能堵塞尿道,引發急性尿滯留。
- 合併症狀:在攝護腺手術後大量血尿、血塊阻塞尿道的情況下,病人可能會感到排尿困難、尿流中斷、下腹脹痛,甚至完全無法排尿。
這種情況通常意味著手術創面上的血管可能因活動、用力解便或血壓波動而再次破裂,造成活動性出血。大量的血塊若堵塞膀胱出口或尿道,會形成急性尿滯留,這是一種泌尿科的急症。不及時處理,持續的出血可能導致貧血、休克,而尿液堵塞則會向上影響腎臟功能,造成急性腎損傷。醫療團隊需要立即介入,可能會透過導尿管進行膀胱沖洗以清除血塊,並找出血點進行止血。
警訊二:突然無法排尿伴隨下腹脹痛
手術後,由於麻醉、手術創傷或術後水腫的影響,部分病人可能會經歷短暫的排尿不順暢。然而,如果出現完全無法排尿,且伴隨強烈的腹部不適,這就超越了「尿不順」的範疇,進入了醫學上稱為急性尿滯留的緊急狀態。
您的膀胱就像一個水庫,而尿道是唯一的洩洪通道。當洩洪道因為術後腫脹、血塊堵塞或神經功能失調而完全關閉時,水庫的水位(尿液)會不斷上漲,對水庫大壩(膀胱壁)造成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就是您感受到的劇烈脹痛。
需立即返院的訊號:
- 完全無尿:儘管有強烈的尿意,卻一滴尿也解不出來,或只能滴出幾滴。
- 下腹劇痛:小腹部(膀胱位置)明顯隆起,觸摸時有硬實感,並伴隨難以忍受的脹痛或痙攣性疼痛。
- 煩躁不安:由於極度的不適,病人可能會表現出坐立難安、冒冷汗等症狀。
攝護腺手術後突然尿不出來下腹脹痛,是急性尿滯留的典型表現。其原因可能是血塊阻塞,也可能是手術區域的組織水腫壓迫尿道,或是支配膀胱收縮的神經暫時功能不良。這不僅會帶來巨大的痛苦,更重要的是,過度膨脹的膀胱可能會永久性地損傷其收縮功能。此外,尿液長時間滯留會增加泌尿道感染的風險,並且尿壓逆流可能對腎臟造成傷害。這時必須立即到急診室放置導尿管,將尿液引流出來,以迅速緩解症狀並保護膀胱與腎臟功能。
警訊三:發燒、畏寒,小心術後感染
手術本身就是對身體的一次創傷,免疫系統在術後會處於相對脆弱的狀態,這使得細菌有了可乘之機。發燒是身體對抗感染最直接的信號,絕不能掉以輕心。
您的身體是一座戒備森嚴的城堡。手術就像在城牆上開了一道門進行修繕。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有敵軍(細菌)趁虛而入,城堡的防禦系統就會拉響警報(發燒),並動員軍隊(白血球)應戰,您感受到的寒顫或畏寒,就是軍隊緊急集結時的震動。
需立即返院的訊號:
- 體溫升高:口溫或耳溫超過攝氏 38.5 度,特別是持續不退或反覆出現的發燒。
- 畏寒或寒顫:在發燒前或發燒過程中,出現無法控制的全身發抖、牙齒打顫的寒顫現象。這通常是菌血症(細菌進入血液)的強烈警訊。
- 合併其他症狀:發燒可能伴隨排尿時的灼熱感或疼痛、尿液混濁有異味(泌尿道感染),或手術傷口紅、腫、熱、痛,甚至有膿性分泌物(傷口感染)。
攝護腺手術後發燒寒顫是術後感染的典型臨床表現。最常見的感染來源是泌尿道感染,尤其是在留置導尿管的病人中。其他可能的來源包括手術部位感染、肺炎(風險)或與靜脈導管相關的感染。寒顫伴隨高燒,強烈暗示細菌可能已經侵入血液循環系統,可能發展為敗血症,這是一種會危及生命的嚴重併發症。因此,一旦出現上述症狀,切勿自行服用退燒藥或抗生素,應立即返院接受血液、尿液等相關檢查,以確定感染源並接受及時、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警訊四:劇烈疼痛或睪丸異常腫脹
術後傷口區域的輕至中度疼痛是正常的,並且會隨著時間逐漸緩解。然而,突發的、劇烈的,或是與手術部位不直接相關的疼痛,特別是發生在陰囊或睪丸的疼痛,需要高度警惕。
術後傷口的疼痛像是裝修後的正常噪音,會逐漸平息。但如果突然傳來刺耳的警報聲(劇烈疼痛),或是在隔壁房間(睪丸)發現不明原因的淹水(腫脹),這意味著發生了新的、意料之外的緊急狀況。
需立即返院的訊號:
- 無法忍受的劇痛:手術區域或下腹部的疼痛突然加劇,口服止痛藥完全無法緩解。
- 睪丸腫脹疼痛:單側或雙側睪丸出現明顯的紅、腫、熱、痛,觸碰時疼痛感極為強烈。
- 陰囊皮膚變化: 陰囊皮膚可能變得緊繃、發亮或顏色異常。
攝護腺手術後劇烈疼痛、睪丸腫脹疼痛,最常見的是副睪炎或睪丸炎,這是由於尿液或細菌經由射精管逆行至副睪或睪丸,所引發的感染性發炎。這種情況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另一種較少見但更為緊急的狀況是睪丸扭轉,雖然與攝護腺手術的直接關聯性較低,但任何急性陰囊疼痛都應將其納入鑑別診斷,因為它需要在數小時內進行手術復位以挽救睪丸。此外,嚴重的深層組織感染或血腫也可能引發劇烈疼痛。無論原因為何,急性陰囊腫痛都應被視為泌尿科急症,需要立即就醫進行超音波等影像學檢查,以明確診斷並採取相應治療。
警訊五:導尿管異常滑脫或有血便
對於術後需要留置導尿管的病人,導尿管是維持尿路通暢、監測尿量的重要工具。它的任何異常狀態都應立即處理。同時,排便狀況也是觀察術後恢復的重要指標之一。
導尿管如同您家中一條臨時搭建的排水管,必須固定牢靠才能正常工作。如果它意外滑脫,不僅會造成汙水外溢(尿液滲漏),還可能損壞原有的管道接口(尿道)。而發現血便,則像是您家中的消防系統偵測到來自另一棟建築(消化道)的火警信號,雖然與泌尿系統的「裝修」無直接關聯,但其嚴重性不容忽視。
需立即返院的訊號:
- 導尿管完全滑脫:導尿管整根掉出體外。切記,絕對不要嘗試自行將其插回,這可能造成嚴重的尿道二次傷害。
- 導尿管氣囊在尿道中:如果固定導尿管的水囊在未完全放水的情況下被拉扯,可能卡在尿道中,造成劇烈疼痛、出血和尿道損傷。
- 發現血便:排便時發現糞便中帶有鮮血、暗紅色血塊,或排出像瀝青一樣的黑色糊狀糞便。
攝護腺手術後導尿管滑脫是一種需要緊急處理的狀況。不當的自行重置可能導致尿道黏膜撕裂、形成假性通道,使後續的置管變得極為困難,甚至需要進行手術修復。因此,一旦發生滑脫,應保持冷靜,立即返院由專業醫護人員處理。至於發現血便,雖然其原因多樣(如痔瘡、憩室出血、潰瘍等),與攝護腺手術無直接因果關係,但在術後恢復期,身體承受著較大的生理壓力,可能會誘發或加劇潛在的消化道問題。特別是大量或持續的消化道出血,其危險性不亞於手術部位出血,同樣需要立即就醫進行評估與治療。
結語
恭喜您完成了一項重要的人生手術。手術的成功不僅仰賴醫師精湛的技術,更取決於您在術後恢復期的細心照護與警覺。將這份「居家安全檢查清單」牢記在心,它不是為了製造焦慮,而是賦予您和您的家人一份清晰的行動指南。請記住,當您面對大量血尿與血塊、急性尿滯留、發燒伴隨寒顫、劇烈或睪丸疼痛以及導尿管滑脫或血便這 5 大關鍵警訊時,猶豫和等待是最危險的敵人。果斷地、立即地返回醫院尋求專業協助,是確保您康復之路平穩順暢的最佳策略。與您的醫療團隊保持暢通的溝通,您是康復過程中最重要的夥伴。
常見問題精選
Q1: 攝護腺術後血尿或血塊增加,何時需返院?
A: 尿液變鮮紅、濃稠,或有大量血塊,應立即就醫。
Q2: 攝護腺術後無法排尿且下腹脹痛,該如何處理?
A: 若完全無尿、下腹劇痛,需立即返院處理尿滯留。
Q3: 攝護腺術後發燒、畏寒,是感染嗎?
A: 體溫超過 38.5 度或寒顫,可能是感染,請立刻就醫。
Q4: 攝護腺術後傷口劇痛或睪丸腫脹該怎麼辦?
A: 若劇痛不止或睪丸紅腫熱痛,請立即返院檢查。
Q5: 攝護腺術後導尿管滑脫或有血便,如何處理?
A: 導尿管滑脫或發現血便,切勿自行處理,請立刻回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