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告別走路不穩!3 個肌少症的平衡訓練,在家就能提升穩定度

有聲書播放

感覺走路越來越不穩,擔心因肌少症而跌倒嗎?本文提供 3 個超簡單的居家平衡訓練教學,讓您在家就能安全地提升核心穩定度,有效防跌,重拾穩健步伐與生活自信。

您是否感覺到走路時腳步越來越沉重、不穩,甚至害怕只是在家中移動都可能跌倒?這種對生活逐漸失去掌控的感覺,常常源於一個悄悄來襲的健康問題:肌少症(Sarcopenia)。這不僅僅是老化的自然現象,而是一種會實際削弱您身體根基的疾病。

本篇文章將提供一套專業、安全且極易執行的居家平衡訓練計畫。在接下來的 15 分鐘內,您將學會 3 個核心的平衡穩定動作。本訓練難易度為初階,專為肌少症或自覺平衡感下降的長者設計。跟隨我們的教學,您將能逐步建立自信,有效提升身體穩定度,向走路不穩的困擾告別,重新掌握生活的自主權。

目錄

走路不穩是警訊!肌少症如何偷走您的生活穩定度?

我們的肌肉,就像是支撐身體這棟房子的鋼筋樑柱。年輕時,這些鋼筋堅固而密集,支撐我們跑跳自如。然而,隨著年齡增長,特別是當肌少症找上門時,這些鋼筋會像被悄悄侵蝕般,變得越來越細、越來越少。肌少症是一種與老化相關的肌肉質量、肌力與功能持續流失的骨骼肌疾病。當支撐力不足,房子(我們的身體)自然就會開始搖晃不穩。

根據台灣本土研究統計,65 歲以上長者的肌少症盛行率約在 7% 至 10% 之間,甚至有臨床數據指出,男性盛行率可高達 23.6%。這意味著,走路不穩、步伐變慢、從椅子上站起來感到吃力,這些都可能是肌少症發出的警訊。它不只影響行動力,更會大幅增加跌倒的風險,進而導致骨折、住院,甚至失能,嚴重衝擊生活品質與獨立性。

 

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肌少症的風險?

您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肌少症症狀自我檢測方法」來初步評估:

  • 提物困難:提取約 2 公斤重(相當於兩罐1公升牛奶)的物品時,是否感到費力?
  • 行走遲緩:在室內走過 1 個房間(約 4 到 5 公尺)的時間,是否超過 6 秒?
  • 起身費力:不使用雙手支撐,是否難以從椅子上站起來?
  • 爬梯困難:一口氣爬 10 階樓梯是否會感到困難?
  • 無故跌倒:在過去 1 年中,是否有過非外力碰撞造成的跌倒經驗?

若上述問題您有多個肯定的答案,建議諮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進行專業評估。但無論評估結果如何,開始進行平衡與肌力訓練,都是預防與改善肌少症最關鍵的第一步。

告別跌倒風險!為何肌少症平衡訓練不可或缺?

許多人認為,改善肌少症就是要練肌肉,也就是肌力訓練。這個觀念沒有錯,但卻忽略了另一個關鍵要素:平衡感

您可以將身體的平衡系統想像成一個高度精密的自動導航系統。它需要大腦(指揮中心)、眼睛(視覺定位)、內耳前庭(感應重心變化)與肌肉(執行修正動作)之間毫無延遲的溝通與協作。肌少症病人的肌肉力量不足,就像是導航系統的執行單位反應遲鈍。當身體重心稍微偏移時,肌肉無法即時、有效地收縮以拉回重心,就容易導致搖晃甚至跌倒。

這就是為何「平衡訓練」如此重要。平衡訓練並非單純增加肌肉大小,它的核心目標是重新校準並強化這套神經肌肉的溝通系統。透過特定的動作,我們能:

  1. 喚醒本體感覺:刺激腳底、腳踝的感覺神經,讓大腦更精準地感知身體的位置與姿態。
  2. 提升神經反應速度:訓練大腦在接收到「快要不穩」的訊號時,能更快地傳遞指令給相關肌群。
  3. 強化核心與下肢穩定肌群:特別是那些負責維持姿勢的深層小肌肉,它們是維持穩定的無名英雄。

針對老年人的防跌平衡訓練,已被無數研究證實是預防跌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它直接處理了肌少症帶來的「功能性」問題,讓您不僅擁有力量,更能靈活、穩定地運用這份力量,從根源上告別跌倒的風險。

3 個居家平衡訓練,輕鬆提升肌少症穩定力

現在,讓我們開始實際操作。以下三個居家肌少症平衡運動,是經過精心設計,兼具安全與效果的基礎訓練。

事前準備 – 「開始前的準備工作」

在開始任何運動前,請務必做好以下準備,確保過程安全無虞:

項目 說明
環境安全 選擇一個光線充足、地面平坦且周圍沒有障礙物的空間。
穩固支撐 準備一張穩固、不會滑動的椅子,或在堅固的牆壁、桌子旁進行。
合適穿著 穿著合身舒適的衣褲,赤腳或穿著防滑的薄底鞋,以利感受地面。
身心狀態 選擇精神飽滿的時段進行,避免在剛吃飽或疲勞時運動。
醫療諮詢 若您有嚴重骨質疏鬆、關節炎、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慢性病,請務必先諮詢您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

詳細步驟

動作一:單腳站立(Standing on One Leg)

目的:訓練單側下肢的穩定性、腳踝本體感覺與核心控制能力。

步驟

  1. 站在穩固的椅子側面或後方,雙手輕扶椅背。
  2. 雙腳與肩同寬,身體挺直,將重心緩慢轉移到右腳。
  3. 確認站穩後,將左腳慢慢抬離地面約 5 到 10 公分,膝蓋微彎。
  4. 眼睛直視前方一個固定點,保持身體穩定,感受右腳如何發力維持平衡。
  5. 目標是維持 15 到 30 秒。過程中保持正常呼吸,不要憋氣。
  6. 緩慢將左腳放回地面,換邊重複動作。

次數:左右腳各完成一次為一組,重複 3 到 5 組。

進階挑戰

  • 初階:雙手輕扶。
  • 中階:單手輕扶。
  • 高階:雙手完全放開,置於身體兩側。若感到不穩,隨時準備扶住椅子。

動作二:腳跟腳尖走(Heel-to-Toe Walk)

目的:提升動態平衡能力,模擬行走時身體重心前後轉移的控制。

步驟

  1. 站在牆邊或扶手旁,以便隨時伸手支撐。
  2. 身體站直,向前邁出右腳,將右腳的「腳跟」緊貼在左腳的「腳尖」正前方,想像自己走在一條直線上。
  3. 接著,向前邁出左腳,將左腳的「腳跟」緊貼在右腳的「腳尖」前方。
  4. 眼睛直視前方,放慢速度,專注於每一步的穩定。
  5. 目標是向前走 10 步
  6. 走到終點後,可以正常轉身,再用同樣方式走回來。

次數:來回一次為一組,重複 3 組。

安全提示:此動作挑戰性較高,初期務必在可隨時攙扶的環境下進行。專注於動作的品質,而非速度。

動作三:坐到站訓練(Sit-to-Stand)

目的:強化大腿股四頭肌與臀肌力量,這是維持站立與行走穩定性的核心肌群。同時訓練起身時的平衡控制。

步驟

  1. 選擇一張高度適中、穩固的椅子(坐下時膝蓋約成90度)。
  2. 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雙腳平放於地,寬度略比肩膀寬一些,腳尖可稍微朝外。
  3. 雙手交叉於胸前,避免用手去推膝蓋或扶手。
  4. 上半身稍微前傾,核心收緊,用大腿和臀部的力量,平穩地站起來,直到身體完全伸直。
  5. 站直後,再控制速度,緩慢地坐回椅子上,感受臀部和大腿後側肌肉的發力。

次數:重複 8 至 12 次為 1 組,休息 1 分鐘後,進行 2 至 3 組。

常見錯誤:起身時速度過快,用衝力站起;或坐下時直接「掉」下去,缺乏控制。請務必保持動作的平穩與流暢。

常見問題排除

  • Q1: 剛開始做單腳站立時,身體晃動得很厲害,該怎麼辦?

A: 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代表您的神經肌肉系統正在學習。請從雙手牢牢扶著支撐物開始,並縮短站立時間(例如從 5 秒開始),當感覺穩定後再逐漸增加時間或減少手的支撐。

  • Q2: 進行坐到站訓練時,膝蓋會痛,是正常的嗎?

A: 運動中不應出現尖銳的疼痛。若感到疼痛,請先檢查您的姿勢,雙腳是否踩穩?膝蓋是否對齊腳尖方向?您可以嘗試在椅子上放一個靠墊,稍微增加高度以減輕膝蓋負擔。若疼痛持續,請暫停並諮詢專業人員。

  • Q3: 這些運動應該每天做嗎?

A: 建議每週進行 3 至 5 天。給身體留出休息和修復的時間同樣重要。持之以恆比單次高強度的訓練更為關鍵。

安全有效!居家平衡訓練前你該知道的注意事項

安全永遠是第一考量,為了讓您的居家平衡訓練安全又有效,請務必遵守以下原則:

  • 循序漸進,量力而為:不要急於挑戰高難度動作。從最基礎、支撐最多的版本開始,當您覺得游刃有餘時,再慢慢增加難度,例如:減少手部支撐、增加重複次數或時間。
  • 專注當下,避免分心:進行訓練時,請關掉電視,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感受上。感受肌肉如何用力,身體如何維持平衡。
  • 聆聽身體的聲音:感到頭暈、胸悶、噁心或關節劇痛時,應立即停止運動。輕微的肌肉痠痛是正常的,但尖銳的疼痛是警訊。
  • 保持正常呼吸:運動時切勿憋氣,這會導致血壓升高。在用力的階段吐氣,放鬆時吸氣。
  • 創造安全的運動環境:再次強調,確保運動空間寬敞無障礙,並有穩固的支撐物在旁。

不只平衡!全面預防肌少症,重拾自在生活

平衡訓練是預防跌倒、提升穩定度的利器,但要全面對抗肌少症,我們還需要一個更完整的策略,如同建造房子不僅需要穩固的設計圖(平衡訓練),還需要充足的建材(營養)和強壯的施工團隊(肌力訓練)。

1. 加入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是直接增加肌肉質量和力量的根本方法。除了上述的坐到站訓練,您也可以在家中進行如靠牆深蹲、扶桌伏地挺身、舉寶特瓶水等簡單的阻力運動。目標是讓您的肌肉感到有點挑戰。

2. 確保充足的營養攝取

    • 優質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肌肉最重要的原料。建議長者每日攝取每公斤體重 1.0 至 1.2 克的蛋白質。可以將蛋白質平均分配到三餐中,例如早餐的雞蛋、豆漿,午餐與晚餐的魚肉、雞胸肉、豆腐等。
    • 維生素 D:維生素 D 有助於維持肌肉功能與骨骼健康。除了透過日曬(建議避開正午烈日,每日 15 分鐘),也可從鮭魚、蛋黃等食物中攝取,或在醫師建議下補充。
    • 白胺酸(Leucine):這是一種對刺激肌肉生長特別重要的必需胺基酸,在牛奶、雞肉、牛肉、黃豆等食物中含量豐富。

3. 釐清走路不穩的其他可能原因:雖然肌少症是老年人走路不穩的常見原因,但並非唯一原因。若您的平衡問題持續或惡化,務必就醫檢查,以排除其他可能性,例如:

    • 神經系統疾病:如中風後遺症、巴金森氏症。
    • 內耳前庭問題:影響平衡感測。
    • 藥物副作用:某些降血壓藥、鎮靜劑可能影響平衡。
    • 視力問題:視力模糊會影響對環境的判斷。

結語

恭喜您,完成了今天的學習!您已經掌握了 3 個簡單卻極為重要的居家平衡訓練,這是您為自己奪回生活穩定權、對抗肌少症所邁出的堅實第一步。

請記住,身體的進步來自於持續不懈的努力。關鍵不在於一次做到完美,而在於將這些運動融入您的日常生活,就像刷牙洗臉一樣自然。從今天起,選擇一個您最有信心的動作開始,持之以恆地練習。當您感覺到步伐變得更穩健,從椅子上站起更輕鬆時,那份重拾自主的喜悅,將是給您最好的回報。

下一步,我們建議您將這個訓練計畫與您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分享,他們可以根據您的個人狀況提供更具體的指導。勇敢地踏出這一步,您將會發現,告別走路不穩,重拾自在的生活,比您想像的更近。

常見問題精選

Q1: 什麼是肌少症?它對生活有何影響?

A: 肌少症是肌肉流失,會導致走路不穩、增加跌倒風險,影響生活品質與獨立性。

Q2: 如何初步判斷自己是否有肌少症?

A: 可透過提物、行走、起身、爬梯困難及是否跌倒來自我檢測。

Q3: 為何肌少症病人需要平衡訓練?

A: 它能強化神經肌肉協調,提升身體穩定度,有效預防跌倒。

Q4: 有哪些簡單的居家平衡訓練可做?

A: 包含單腳站立、腳跟腳尖走及坐到站訓練。

Q5: 居家運動前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A: 確保環境安全、有支撐物、穿著合適,並量力而為。

Q6: 除了平衡運動,還有哪些方式可對抗肌少症?

A: 肌力訓練、攝取足夠蛋白質與維生素 D,並排除其他病因。

Q7: 這些平衡運動應該多久做一次?

A: 建議每週進行 3 到 5 天,持之以恆比單次高強度訓練更重要。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Li, J.et al. (2024). Effects of Possible Sarcopenia on Physical Fitness, Gait, and Fear of Falling of Older Adults. Iran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 Park, W-T., Shon, O., & Kim, G-B. (2023).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sarcopenia: a narrative review. Journal of Yeungnam medical science.

[3] Sayer, A-A., & Cruz-Jentoft, A. (2022). Sarcopenia 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nsensus is growing. Age and ageing.

[4] Kim, J-W.et al. (2021). Understanding of sarcopenia: from definition to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

[5] Taani, M-H.et al. (2022). Objective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Sedentary Time, and Muscle Mass, Strength, and Function: Impact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Adults. Research in gerontological nursing.

[6] Smith, C.et al. (2022). Sarcopenia definition: Does it really matter? Implications for resistance training. Ageing research reviews.

[7] Giacosa, A.et al. (2024). The nutritional support to prevent sarcopenia in the elderly. Frontiers in nutrition.

[8] Papadopoulou, S-K.et al. (2021). Exercise and Nutrition Impact on Osteoporosis and Sarcopenia-The Incidence of Osteosarcopenia: A Narrative Review. Nutrients.

[9] Pinotti, E.et al. (2020). Sarcopenia: What a Surgeon Should Know. Obesity surgery.

[10] Barajas-Galindo, D-E.et al. (2021).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in sarcop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Endocrinologia, diabetes y nutricion.

[11] Agostini, F.et al. (2021). Rehabilitative Good Practices in the Treatment of Sarcopenia: A Narrative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12] Huang, W., & Wu, C. (2022).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Body Composition,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y Muscle Strength, and Balance Ability of Older Female Adults: An Intervention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3] Jeon, W., Hsiao, H., & Griffin, L. (2021). Effects of different initial foot positions on kinematics, muscle activation patterns, and postural control during a sit-to-stand in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14] Shin, S., & Wuensche, B. (2023). What type of exercises should older adults engage in to improve fall efficacy and physical fitness related to falling? Journal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15] Kim, I. (2024). Unraveling the Impact of Destabilizing Shoes on Balance Control and Fall Prevention in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nals of geriatric medicine and research.

[16] Shafizadeh, M.et al. (2021). Effects of Enriched Physical Activity Environments on Balance and Fall Prevention in Older Adults: A Scoping Review. Journal of a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17] Schwendinger, F., & Pocecco, E. (2020). Counteracting Physical Inactivit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Home-Based Exerci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8]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 British Geriatrics Society. (2001).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falls in older pers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49(5), 664-672.

[19] Mahjur, M., & Norasteh, A-A. (2021). The Effect of Unsupervised Home-Based Exercise Training on Physical Functioning Outcomes in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Biological research for nursing.

[20] Costa, S-N., Ferreira, L-H-B., & Bento, P-C-B. (2023). Effects of Home-Based Exercise Programs on Mobility, Muscle Strength, Balance, and Gait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21] Marzetti, E., Calvani, R., Cesari, M., Buford, T. W., Lorenzi, M., Behnke, B. J., … et al. (2013).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sarcopenia of aging: From signaling pathways to clinical t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 45, 2288-2301.

[22] Rondanelli, M.et al. (2020). Where to Find Leucine in Food and How to Feed Elderly With Sarcopenia in Order to Counteract Loss of Muscle Mass: Practical Advice. Frontiers in nutrition.

[23] Pascual-Fernández, J.et al. (2020). Sarcopenia: Molecular Pathways and Potential Targets for Interven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4] Bruyère, O., Reginster, J., & Beaudart, C. (2022). Lifestyle approaches to prevent and retard sarcopenia: A narrative review. Maturitas.

[25] Wahlen, B-M.et al. (2020). Impact of sarcopenia in trauma and surgical patient popul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Asian journal of surgery.

[26] 警惕肌少症:中老年人的隱形殺手 | 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27] 肌少症增加死亡率 郭醫:均衡飲食及運動是最好解方 | 台南市南區文南里

[28] 失智症老人之運動及營養狀態與肌少症、憂鬱症狀及生活品質之相關性 | 長庚科大電子報

[29]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會訊2022年12月第4期

[30] 編者的話《2024 No.3糖尿病家族》 | 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感覺上下樓梯越來越吃力,連轉開瓶蓋都費勁?這不僅是老化,更是身體力量流失的警訊。本篇將引導您透過聰明的飲食選擇與安全的居家運動,將強健體魄的新習慣無縫融入日常,一步步逆轉頹勢,重拾生活自主權與滿滿活力。
感覺上下樓梯越來越吃力,連轉開瓶蓋都費勁?這不僅是老化,更是身體力量流失的警訊。本篇將引導您透過聰明的飲食選擇與安全的居家運動,將強健體魄的新習慣無縫融入日常,一步步逆轉頹勢,重拾生活自主權與滿滿活力。
銀髮族體力下滑?別讓肌少症偷走您的活力!這份攻略教您如何透過飲食和運動,積極儲存「肌肉銀行」,預防肌少症風險。了解蛋白質攝取黃金法則、運動種類選擇,還有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幫助您隨時掌握身體狀況,擁抱健康、充滿活力的銀髮生活!
銀髮族體力下滑?別讓肌少症偷走您的活力!這份攻略教您如何透過飲食和運動,積極儲存「肌肉銀行」,預防肌少症風險。了解蛋白質攝取黃金法則、運動種類選擇,還有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幫助您隨時掌握身體狀況,擁抱健康、充滿活力的銀髮生活!
了解肌少症的藥物治療選擇與注意事項,告別走路沒力、容易跌倒的困擾!本文深入解析各種藥物的作用機制、潛在副作用,並提供實用的飲食與運動建議。及早診斷、積極面對,重拾健康活力,享受銀髮生活!
了解肌少症的藥物治療選擇與注意事項,告別走路沒力、容易跌倒的困擾!本文深入解析各種藥物的作用機制、潛在副作用,並提供實用的飲食與運動建議。及早診斷、積極面對,重拾健康活力,享受銀髮生活!
面對肌少症別慌!這篇提供台灣社會資源全攻略,包含社區關懷據點、長照服務、協會基金會與輔具補助等,助您了解肌少症症狀與自我檢測方法,透過飲食、運動積極預防及改善,提升生活品質,擁抱健康人生。家人朋友的陪伴支持,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面對肌少症別慌!這篇提供台灣社會資源全攻略,包含社區關懷據點、長照服務、協會基金會與輔具補助等,助您了解肌少症症狀與自我檢測方法,透過飲食、運動積極預防及改善,提升生活品質,擁抱健康人生。家人朋友的陪伴支持,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