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壓力大到受不了
照顧氣喘病的孩子,父母常常會遇到這些問題:
- 擔心孩子的健康: 氣喘發作的時候,父母會很害怕,怕自己沒辦法好好照顧孩子。
- 時間和精力不夠用: 要常常帶孩子去看醫生、注意病情,讓父母的睡眠、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影響。
- 經濟上的壓力: 看病、特別的飲食和改善環境都要花錢,對很多家庭來說都是很大的負擔。
- 沒人可以幫忙: 親朋好友不了解,或是用奇怪的眼光看,讓父母覺得很孤單。
這些壓力會讓父母出現這些情緒:
- 焦慮和害怕: 擔心孩子氣喘發作,害怕自己幫不上忙。
- 沮喪和無助: 覺得自己沒辦法控制孩子的病情,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
- 生氣和抱怨: 覺得氣喘病帶來很多麻煩,甚至對孩子或另一半發脾氣。
- 內疚: 覺得自己沒有好好照顧孩子,或是因為自己太累而忽略了孩子。
- 身心疲憊: 長期處於壓力下,會睡不好、吃不下,身體也變得比較差。
解法:學會放鬆和休息
1. 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要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孩子。這裡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你放鬆心情:
- 深呼吸: 覺得壓力大時,可以慢慢地深呼吸,吸氣時肚子鼓起來,吐氣時肚子縮下去,重複幾次,可以讓身體放鬆。
- 靜坐冥想: 專心注意呼吸、身體的感覺或聲音,不要去想其他的事情,只是單純地觀察。
- 運動: 運動可以幫助你釋放壓力,讓心情變好。可以散步、慢跑或做瑜珈。
- 培養興趣: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像是看書、聽音樂或畫畫,可以轉移注意力,放鬆心情。
- 找人聊聊: 和家人、朋友或專業人士說說你的感受,讓他們給你支持和鼓勵。
- 吃得健康: 均衡飲食,不要吃太多咖啡因、糖和加工食品。
2. 喘息服務:讓自己休息一下
喘息服務就是找人來幫忙照顧孩子,讓父母可以暫時放下照顧的責任,好好休息一下。
- 居家喘息服務: 請專業的照顧人員到家裡照顧孩子,讓父母可以出去辦事情、休息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 機構喘息服務: 把孩子送到安養院或托育中心,讓專業人員照顧。
台灣的社會福利機構和基金會:
- 各縣市政府社會局:可以提供喘息服務的資訊和申請方式。
-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提供身心障礙兒童和家庭的協助。
3. 尋求心理支持:讓專業人士幫忙
如果覺得情緒很差,影響到生活,建議去找心理諮商師聊聊。
- 心理諮商: 和心理師談話,找出情緒的原因,學習如何處理壓力,改善人際關係。
- 支持團體: 參加由病友或家屬組成的團體,和其他有相同經驗的人交流,分享感受,互相支持。
- 如何選擇心理諮商所: 找合格的心理師,並確認諮商的方式和費用是否適合你。
行動建議:從小地方開始改變
照顧氣喘病的孩子需要長時間的努力,父母要先照顧好自己,才有力氣照顧孩子。這裡有一些建議,可以幫助你改善生活:
1. 建立支持網絡: 和家人、朋友、同事說說你的情況,讓他們了解你,給你支持。
2. 尋求專業協助: 如果情緒很差,不要猶豫,趕快去找心理諮商師聊聊。
3. 善用喘息服務: 定期使用喘息服務,讓自己休息一下,恢復精神。
4. 學習放鬆技巧: 練習深呼吸、靜坐等技巧,隨時隨地調整情緒。
5. 參加支持團體: 和其他氣喘兒的父母交流,分享經驗,互相鼓勵。
6. 保持樂觀的心情: 相信自己可以照顧好孩子,也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
7. 和另一半一起分擔: 和另一半討論照顧孩子的責任,互相支持,不要一個人承擔太多壓力。
8. 尋找社會福利資源: 積極尋找政府或民間團體提供的資源,減輕經濟壓力。
9. 調整生活作息: 盡量保持規律的作息,確保充足的睡眠,維持身心健康。
10. 安排自己的時間: 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自己放鬆心情。
照顧氣喘病的父母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支持。透過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使用喘息服務,以及尋求心理支持,父母可以找到喘息的空間,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和孩子一起健康快樂地成長。
常見問題精選
Q1: 照顧氣喘兒的父母常見的壓力有哪些?
A: 對孩子健康的擔憂、時間精力耗損、經濟壓力及社會支持不足等。
Q2: 有哪些實用的情緒管理技巧?
A: 深呼吸練習、正念冥想、運動、培養興趣、尋求支持及壓力調適飲食等。
Q3: 什麼是喘息服務?有哪些類型?
A: 提供短期的照顧替代方案,讓照顧者可以暫時休息。分為居家喘息和機構喘息。
Q4: 如何尋求專業心理支持?
A: 可透過心理諮商探索情緒根源,或參加支持團體與其他家屬交流。
Q5: 有哪些行動建議可以改善生活品質?
A: 建立支持網絡、尋求專業協助、善用喘息服務、學習情緒管理等。
Q6: 照顧氣喘兒父母可以利用哪些社福資源?
A: 可向各縣市政府社會局、伊甸基金會等機構尋求喘息服務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