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腰圍超標!肥胖的成因、影響與改善之道

有聲書播放

腰圍超標了嗎?想了解肥胖的成因、對健康的影響以及有效的改善方法嗎?本文提供完整的肥胖症狀攻略,從BMI、腰圍等判斷標準,到飲食、運動等改善之道,助您掌握健康密碼,擺脫肥胖困擾,重拾自信與活力!
肥胖就像身體裡慢慢累積的脂肪,一開始可能感覺不到,但時間久了,影響會越來越大。現在,肥胖已經變成一個很重要的健康問題。根據台灣的統計,19歲以上的成年人中,超過一半的人體重過重或肥胖。這表示,每兩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人可能因為肥胖而影響健康。

目錄

肥胖的定義與判斷標準

肥胖不是只有體重過重,而是指身體裡脂肪太多,影響到健康。那麼,要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肥胖呢?

身體質量指數 (BMI)

身體質量指數(BMI)是現在最常用的判斷肥胖的方法。BMI的計算方式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 正常範圍: 18.5 – 24.9
  • 過重: 25 – 29.9
  • 肥胖: 30 以上

腰圍

腰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可以知道肚子裡的脂肪有多少。肚子脂肪太多跟很多健康問題有關。

  • 男性: ≥ 90 公分(亞洲男性)/ ≥ 102 公分
  • 女性: ≥ 80 公分(亞洲女性)/ ≥ 88 公分

體脂肪率

體脂肪率是指身體裡脂肪佔的比例。一般來說,男性體脂肪率超過25%、女性超過30%就算肥胖。

  • 男性脂肪含量標準: 健康範圍大概在10-20%之間,但會因為年紀而有點不一樣。
  • 女性脂肪含量標準: 健康範圍大概在20-30%之間,一樣會因為年紀而有點不一樣。

肥胖的主要成因:看不見的推手

肥胖的原因有很多,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很多因素一起影響。

  • 飲食不均衡: 吃太多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
  • 缺乏運動: 常常坐著不動、很少運動,身體消耗的熱量不夠,多餘的熱量就會變成脂肪存起來。
  • 遺傳因素: 基因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食慾和脂肪分佈,讓有些人比較容易變胖。
  • 新陳代謝慢是肥胖主因嗎? 新陳代謝慢確實會影響熱量消耗,但不是肥胖的唯一原因。生活習慣、飲食也很重要。
  • 荷爾蒙失調: 有些荷爾蒙(例如:甲狀腺素、皮質醇)不正常,會影響新陳代謝和食慾,導致肥胖。

肥胖的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

肥胖不只影響外觀,還會對身體各個器官造成負擔,引起很多健康問題。

肥胖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肥胖會增加得到以下疾病的風險:

  • 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高血脂、血管硬化、心臟病、中風等。
  • 第二型糖尿病: 肥胖會讓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增加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 代謝症候群: 肚子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
  • 睡眠呼吸中止症: 肥胖會增加呼吸道阻塞的風險,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
  • 某些癌症: 肥胖跟乳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等癌症的發生有關。
  • 退化性關節炎: 體重過重會增加關節的負擔,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導致退化性關節炎。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脂肪在肝臟堆積,可能導致肝功能異常,甚至肝硬化。

改善之道:重拾健康,從「腰」開始

面對肥胖,不用太擔心。只要改變生活習慣,用對方法,就能有效控制體重,找回健康。

飲食調整

  • 均衡飲食: 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好的蛋白質和健康的脂肪。
  • 控制熱量: 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攝取。
  • 避免過度加工食品: 盡量選擇天然、沒有加工過的食物。

運動

  • 有氧運動: 例如:跑步、游泳、騎自行車等,有助於燃燒脂肪,提高心肺功能。
  • 重量訓練: 增加肌肉量,提高身體消耗熱量的能力。

腰圍標準

定期量腰圍,可以幫助我們注意肚子脂肪的變化。

根據研究指出,腰圍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很大的關係。

其他

  • 保持規律作息: 充足的睡眠有助於調節荷爾蒙,控制食慾。
  • 減輕壓力: 長期壓力大,容易暴飲暴食。
  • 尋求專業協助: 如果需要,可以問營養師或醫生,制定適合自己的減重計畫。

少吃還不瘦的原因有哪些?

  • 基礎代謝率下降: 長期節食可能讓身體消耗熱量的能力變差,減重更難。
  • 肌肉量流失: 單純節食容易讓肌肉變少,降低熱量消耗。
  • 隱藏性熱量攝取: 有些食物看起來健康,但可能含有比較多的熱量。

肥胖不是一天造成的,改善也需要時間和耐心。只要堅持下去,就能戰勝肥胖,過上健康的生活。

常見問題精選

Q1: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肥胖?

A: 可參考身體質量指數(BMI)、腰圍和體脂肪率等指標。BMI超過30、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可能為肥胖。

Q2: 肥胖的主要成因有哪些?

A: 飲食失衡、缺乏運動、遺傳因素及荷爾蒙失調等都是肥胖的可能成因。並非單一因素造成。

Q3: 肥胖會引起哪些健康問題?

A: 肥胖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及某些癌症的風險。

Q4: 如何透過飲食調整改善肥胖?

A: 均衡飲食,攝取多樣化的蔬果、全穀類、優質蛋白質和健康脂肪,並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取。

Q5: 運動在改善肥胖中扮演什麼角色?

A: 有氧運動有助於燃燒脂肪、提高心肺功能,重量訓練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

Q6: 為什麼少吃卻還是瘦不下來?

A: 可能原因包括基礎代謝率下降、肌肉量流失或攝取了隱藏性熱量。應檢視飲食內容與運動習慣。

本文內容參考國際醫學期刊之研究文獻,以及醫學教科書之資料,作為知識依據。

[1] Ashwell, M., & Gibson, S. (2016). Waist-to-height ratio as an indicator of early health risk: Simpler and more predictive than using a matrix based on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BMJ Open, 6.

[2]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3, June 20). AMA declares obesity as a disease. Medscape.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93289

[3] Bray, G. A., Fruhbeck, G., Ryan, D. H., & et al. (2016). Management of obesity. The Lancet, 387, 1947-1956.

[4] Goldman Cecil Medicine Twenty Sixth Edit

[5] Neeland, I. J., Poirier, P., & Després, J.-P. (2018). Cardiovascular and metabolic heterogeneity of obesity: Clinical challenges and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Circulation, 137, 1391-1406.

[6] Merrill, Z., Chambers, A., & Cham, R. (2020).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ody fat prediction models in American adults. Obesity science & practice.

[7] Holmes, C-J., & Racette, S-B. (2021). The Utility of 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 in Nutrition and Clinical Practice: An Overview of Current Methodology. Nutrients.

[8] Han, S., & Lee, S. (2021). Non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for Obesity in Modern Society. Journal of obesity & metabolic syndrome.

[9] Theilade, S.et al. (2021). An overview of obesity mechanisms in humans: Endocrine regulation of food intake, eating behaviour and common determinants of body weight. 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

[10] Pillon, N-J.et al. (2021). Metabolic consequences of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Balancing genes and environment for personalized care. Cell.

[11] Hollstein, T., & Piaggi, P. (2020). Metabolic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Susceptibility to Weight Gain: Current Evidence. Current obesity reports.

[12] Calcaterra, V.et al. (2020). Inflammation in Obesity-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Children: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Diet and Its Potential Role as a Therapeutic Agent. Biomolecules.

[13] Prendergast, H.et al. (2022). Medical complications of obesity: heightened importance in a COVID e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14] Siu, A. L. (2015). Screening for abnormal blood glucos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3, 861-868.

[15]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 British Geriatrics Society. (2001).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falls in older pers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49(5), 664-672.

[16] Rey-López, J-P.et al. (2023). Physical Activity Intensity Measurement and Health: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7]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and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15).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2015-2020 (8th ed.). https://health.gov/dietaryguidelines/2015/guidelines/

[18] Lichtenstein, A-H.et al. (2021). 2021 Dietary Guidance to Improve Cardiovascular Health: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19] 國內指標-國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

[20] 世界肥胖日 臺灣動起來 成人肥胖比率雖趨緩,「拒」糖「挑」食不放鬆!-衛生福利部

RELATED POST

延伸閱讀

擺脫減肥停滯期和焦慮!是否遇到減肥瓶頸,體重難以下降?別擔心,這很常見!本文教你認識減肥焦慮,並提供實用飲食建議與情緒管理技巧,幫助你了解情緒性飲食,找到快樂減脂食物,擺脫身材焦慮,不再只關注體重數字,擁抱健康生活,快樂瘦身!
擺脫減肥停滯期和焦慮!是否遇到減肥瓶頸,體重難以下降?別擔心,這很常見!本文教你認識減肥焦慮,並提供實用飲食建議與情緒管理技巧,幫助你了解情緒性飲食,找到快樂減脂食物,擺脫身材焦慮,不再只關注體重數字,擁抱健康生活,快樂瘦身!
告別肥胖!想輕鬆燃脂瘦身嗎?從增加每日步數開始!這篇提供您簡單易行的樓梯健走攻略,教您如何將爬樓梯融入生活,隨時隨地消耗熱量。搭配計步APP,記錄您的每一步,讓您更有動力達成目標。現在就開始動起來,享受健康輕盈的生活!
告別肥胖!想輕鬆燃脂瘦身嗎?從增加每日步數開始!這篇提供您簡單易行的樓梯健走攻略,教您如何將爬樓梯融入生活,隨時隨地消耗熱量。搭配計步APP,記錄您的每一步,讓您更有動力達成目標。現在就開始動起來,享受健康輕盈的生活!
春天想穿上美美的衣服嗎?讓藥劑師為你詳細解析合法減肥藥與瘦瘦針(GLP-1)的功效、副作用與適用對象,助你了解如何健康瘦身。想知道停藥後如何維持體重?飲食控制有哪些訣竅?讓專業藥師帶你聰明選擇,安全有效地達成理想體重!
春天想穿上美美的衣服嗎?讓藥劑師為你詳細解析合法減肥藥與瘦瘦針(GLP-1)的功效、副作用與適用對象,助你了解如何健康瘦身。想知道停藥後如何維持體重?飲食控制有哪些訣竅?讓專業藥師帶你聰明選擇,安全有效地達成理想體重!
關心體重健康嗎?瞭解臺灣最新肥胖防治策略與研究進展!本文深入探討兒童與成人肥胖的現況、風險,以及政府、校園、社區如何共同努力。更介紹社會資源如何提供支持,協助您建立健康生活型態,遠離肥胖威脅,擁抱健康人生!
關心體重健康嗎?瞭解臺灣最新肥胖防治策略與研究進展!本文深入探討兒童與成人肥胖的現況、風險,以及政府、校園、社區如何共同努力。更介紹社會資源如何提供支持,協助您建立健康生活型態,遠離肥胖威脅,擁抱健康人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