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點發現,並且好好治療,對改善病人的生活很重要。今天會深入簡出來說明憂鬱症的檢查、用驗血等方式來幫助診斷,還有初步的治療流程,希望能對病人還有家屬有幫助。
1. 怎麼知道自己可能得了憂鬱症?憂鬱症開始的時候會有什麼徵兆?
很多人不太清楚自己怎麼會得到憂鬱症。其實,憂鬱症的徵兆每個人都不一樣,而且有時候會跟其他疾病搞混。如果出現下面這些情況,而且持續了兩個星期以上,建議要去看醫生或心理師:
- 心情不好,覺得很悲傷、空虛
- 對什麼事情都沒興趣,覺得不好玩
- 吃不下飯,或是體重變化很大
- 睡不著,或是很想睡
- 覺得很累,沒精神
- 覺得自己很沒用,或是常常覺得很對不起別人
- 很難專心,沒辦法做決定
- 一直想到死,或是想要自殺
2. 憂鬱症有哪些檢查方式?哪裡可以做簡單的憂鬱症測驗?
2.1 常見的憂鬱症量表
可以先用一些簡單的憂鬱症量表來初步評估一下,像是:
- 病人健康問卷(PHQ-9):這個問卷會問你過去兩個星期裡的情緒和行為。
- 廣泛性焦慮症量表(GAD-7): 評估過去兩週內的焦慮情況。
這些量表只是參考,不能當作正式的診斷。不過,可以讓你初步了解自己的狀況。很多醫院、心理諮商所,甚至網路平台都有提供這些量表的簡單版本。
2.2 驗血等檢查有什麼用?
雖然憂鬱症主要是靠醫生或心理師的評估來診斷,但是驗血等檢查可以幫助排除其他可能造成類似症狀的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檢查:
- 甲狀腺功能檢查(TSH, T3, T4):甲狀腺如果出問題,可能會讓人覺得情緒低落、疲倦,這些症狀跟憂鬱症很像。
- 全血細胞計數(CBC):檢查有沒有貧血或其他血液疾病。
- 基本代謝組合(SMA):檢查電解質、腎功能等,排除代謝異常。
- 維生素D:維生素D太少可能跟憂鬱症有關。
要記得,驗血等檢查不能直接診斷憂鬱症,主要是用來排除其他可能的身體疾病。
3. 更年期憂鬱、產後憂鬱、老年憂鬱有什麼不一樣?要怎麼改善?
3.1 更年期憂鬱
更年期的婦女因為荷爾蒙變化,比較容易情緒不好、憂鬱。除了前面說的憂鬱症狀之外,還可能會有熱潮紅、盜汗、睡不好等更年期的症狀。
3.2 產後憂鬱
產後憂鬱症通常是生完小孩後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內發生,可能跟荷爾蒙變化、睡不夠、照顧小孩的壓力等因素有關。
3.3 老年憂鬱
老年憂鬱症常常跟一些慢性疾病、身體功能變差、比較孤單等因素有關。老人家可能比較不擅於表達情緒,所以憂鬱症狀比較容易被忽略。
改善方式: 針對不同族群的憂鬱症,治療方法會不太一樣。但一般來說,都建議要去看醫生或心理師,做評估和治療。
4. 出現憂鬱症的症狀怎麼辦?憂鬱症有哪些治療方法?要怎麼安排適合自己的治療計畫?
4.1 尋求專業協助
一旦出現憂鬱症的症狀,最重要的是要去看醫生或心理師。
4.2 常見治療方法
治療憂鬱症的方法有很多種,常見的包括:
- 藥物治療:抗憂鬱劑可以調節大腦中的一些化學物質,改善情緒。
- 心理治療:像是認知行為療法、人際關係治療等,可以幫助病人改變想法和行為,學習怎麼應付壓力。
4.3 制定治療計畫
適合的憂鬱症治療計畫應該由醫生根據病人的情況來安排,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或是兩者一起進行。
5. 憂鬱症的診治流程
5.1 初步評估
- 跟醫生或心理師談談,說說自己的症狀、過去的病史等。
- 填寫憂鬱症量表,做初步的評估。
5.2 實驗室檢查(看情況)
- 做甲狀腺功能、血液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
5.3 診斷
- 醫生根據評估和檢查結果,來判斷是不是得了憂鬱症。
5.4 治療計畫
- 根據病人的情況,安排適合的治療計畫,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或是兩者一起進行。
5.5 定期追蹤
- 定期回診,跟醫生討論治療效果,調整治療計畫。
6. 台灣的社福機構和相關基金會
在台灣,有很多社福機構和基金會提供憂鬱症相關的協助和資源:
-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提供憂鬱症的資訊、講座、支持團體等。
- 精神健康基金會: 致力於推廣精神健康,提供心理諮詢、教育訓練等服務。
- 張老師基金會: 提供免費的心理諮詢專線,幫助大家處理情緒問題。
- 各縣市衛生局心理衛生中心: 提供心理諮詢、轉介等服務。
大家可以好好利用這些資源,尋求幫助。
7. 重度憂鬱症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要診斷為重度憂鬱症,需要符合以下條件:
在兩個星期內,出現以下五個(或更多)症狀,而且跟以前的狀況不一樣;其中一定要有(1)情緒低落或是(2)對事情失去興趣。
(1) 大部分時間,幾乎每天都覺得情緒低落,覺得很悲傷、空虛、沒有希望。
(2) 大部分時間,幾乎每天都對所有或幾乎所有的活動明顯失去興趣或樂趣。
(3) 沒有特別減肥,體重卻明顯下降,或是食慾幾乎每天都降低或增加。
(4) 幾乎每天都睡不著或很想睡。
(5) 幾乎每天都覺得很不安,或是動作變得遲緩。
(6) 幾乎每天都感到疲累或失去活力。
(7) 幾乎每天都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或是過度或不適當的罪惡感。
(8) 幾乎每天都思考或專注能力降低,或是猶豫不決。
(9) 一直想到死亡,或是想要自殺。
這些症狀還有以下特點:
讓你覺得很痛苦,或是影響了你的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功能。
這些症狀不是因為藥物或身體疾病引起的。
這些症狀不能用其他精神疾病來解釋。
沒有出現過躁症或輕躁症發作。
微笑憂鬱症
是指表面上看起來很快樂、正常,但內心卻很憂鬱的狀態。這種人通常很會隱藏自己的感受,所以更難被發現。如果長期感到疲憊、空虛,即使表面上看起來一切都好,也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更了解憂鬱症,並且早點尋求幫助。
常見問題精選
Q1: 如何判斷自己可能罹患憂鬱症?有哪些前兆?
A: 若情緒低落、失去興趣、食慾或睡眠改變等情況持續兩週以上,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Q2: 憂鬱症有哪些檢測方式?哪裡可以做簡單的檢測?
A: 可使用PHQ-9等量表初步評估,醫療院所或線上平台多有提供。實驗室檢測可排除其他疾病。
Q3: 更年期、產後、老年憂鬱症有什麼不同?如何改善?
A: 成因各異,但都建議尋求專業協助評估與治療。更年期憂鬱與荷爾蒙變化有關。
Q4: 出現憂鬱症症狀怎麼辦?有哪些治療方法?
A: 尋求專業醫師或心理師協助。常見治療方式包含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
Q5: 憂鬱症的診治流程是什麼?
A: 初步評估、實驗室檢查(視情況)、診斷、制定治療計畫、定期追蹤。
Q6: 台灣有哪些機構提供憂鬱症相關協助與資源?
A: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精神健康基金會、張老師基金會、各縣市衛生局心理衛生中心等。
Q7: 重度憂鬱症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A: 兩週內出現五項以上症狀,包含情緒低落或失去興趣,且影響生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