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焦慮症?
想像一下,焦慮就像是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壞事感到擔心,而恐懼則是面對眼前的危險時的反應。這兩種感覺都有保護作用。但是,焦慮症就像警報系統過於敏感,即使沒有真正的危險,也會一直發出警報,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甚至影響生活。研究顯示,小孩和青少年中,大約有 10 個人裡面就有 1 個人有焦慮症,而且這個數字還有增加的趨勢。
焦慮症自我檢測:初步了解您的焦慮程度
在去看醫生之前,你可以先做一些簡單的自我檢查,就像量體溫一樣,看看自己是不是發燒了。這些檢查不能取代醫生的診斷,但可以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情況。
- 廣泛性焦慮症7項量表(GAD-7): 這就像一個簡單的問卷,讓你評估過去兩週的焦慮程度。
- 焦慮症病徵問卷調查: 網路上有很多免費的問卷,可以讓你了解自己是否有焦慮症的常見症狀。
- 簡易焦慮程度測試: 一些心理健康網站提供快速的測試,讓你了解自己的焦慮程度。
請注意: 這些自我檢查只能給你一個參考,如果你覺得自己非常焦慮,或者症狀一直持續,一定要去看醫生。
焦慮症治療流程:一步步走出陰霾
第一步:尋求專業評估
如果你懷疑自己有焦慮症,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去看醫生。你可以找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他們都是這方面的專家。
- 精神科醫師: 可以診斷病情,也可以開藥。
- 臨床心理師: 可以提供心理治療和評估。
醫生會詳細詢問你的症狀、過去的病史、生活狀況等等,就像偵探辦案一樣,找出問題的根源。他們也可能會使用一些標準化的工具來判斷你是否真的有焦慮症。
第二步:制定個人化治療計畫
醫生會根據你的情況,和你一起制定一個專屬於你的治療計畫。這個計畫可能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 心理治療:
- 認知行為治療(CBT): 這種治療就像教你如何改變負面的想法和行為,讓你可以控制焦慮。
- 正念療法: 這種治療就像教你專注於現在,不要一直擔心未來,並且學會觀察自己的情緒。
- 藥物治療:
- 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s): 這是一種常用的藥物,可以幫助調節情緒。
- 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SNRIs): 這也是一種抗憂鬱藥物,可以幫助你感覺更好。
- 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diazepines): 這種藥物可以讓你放鬆和鎮靜,但可能會上癮,所以通常只短期使用。
- 放鬆訓練:
- 深呼吸練習: 深呼吸就像按下身體的暫停鍵,可以幫助你放鬆。
- 漸進式肌肉放鬆法: 這種方法教你如何放鬆身體的每個部位,讓你感到平靜。
- 冥想: 冥想就像讓你的思緒安靜下來,減少焦慮。
第三步:積極參與治療
不管你選擇哪種治療方法,積極參與都是非常重要的。
- 按時服藥: 如果你吃藥,一定要按時吃,並且定期回診,讓醫生了解你的情況。
- 積極參與心理治療: 如果你接受心理治療,要誠實地和心理師分享你的感受和想法。
- 練習放鬆技巧: 把放鬆技巧變成你的習慣,這樣當你感到焦慮時,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情緒。
第四步:定期追蹤與調整
治療焦慮症就像跑馬拉松,需要長時間的努力。
- 定期回診: 定期回診,讓醫生評估你的治療進度,並根據你的情況調整治療計畫。
- 記錄您的情緒: 記錄你的情緒變化,例如焦慮發作的頻率和強度,以及治療的效果,這些資訊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地了解你的情況。
- 保持耐心: 治療焦慮症需要時間,不要因為遇到挫折就放棄。
焦慮症發作怎麼辦?
焦慮症發作時,你可能會感到心跳加速、呼吸困難、頭暈、噁心,以及恐慌、害怕、失去控制等等。以下是一些建議:
- 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幫助你放慢呼吸,減輕焦慮。
- 尋找安全的地方: 找一個讓你感到安全和舒適的地方,例如家裡、公園或朋友家。
- 轉移注意力: 試著做一些讓你感到愉快的事情,例如聽音樂、看書、與朋友聊天等等。
- 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會過去」: 焦慮症發作通常是短暫的,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會過去」,可以幫助你保持冷靜。
- 尋求支持: 如果你感到無法獨自應對,請尋求親友或專業人士的支持。
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除了專業治療外,你還可以透過一些日常方法來緩解焦慮情緒:
- 規律作息: 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充足的睡眠有助於穩定情緒。
- 健康飲食: 均衡的飲食有助於維持身體機能,減輕焦慮。
- 適度運動: 運動可以釋放壓力,改善情緒。
- 避免咖啡因和酒精: 咖啡因和酒精可能會加重焦慮症狀。
- 培養興趣: 培養一些興趣愛好,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 建立支持系統: 與親友保持聯繫,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統。
台灣社服與相關基金會資料
如果你或你關心的人正在與焦慮症作鬥爭,可以尋求以下機構的協助:
-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提供關於焦慮症的資訊,包括廣泛性焦慮症的檢測和情緒反應介紹。
- 董氏基金會:進行憂鬱和焦慮相關的研究、座談會、演講等活動,並拍攝公益影片以宣導心理健康。
-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主要關注憂鬱症,但也提到了創新研發和公益服務,這可能間接涉及焦慮症的輔導。
這些機構提供各種服務,包括心理諮詢、團體治療、教育講座等,可以幫助你更好地了解和應對焦慮症。
結語
走出焦慮症需要時間、耐心和專業的協助。透過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和持續的自我照顧,你可以有效地控制焦慮症狀,重拾健康快樂的生活。別忘記,你並不孤單,有許多資源可以幫助你。
常見問題精選
Q1: 什麼是焦慮症?
A: 焦慮症是一種持續、過度的擔憂和恐懼,超出正常範圍,並顯著干擾個人的功能。
Q2: 如何初步了解自己的焦慮程度?
A: 可透過廣泛性焦慮症7項量表(GAD-7)等自我檢測工具初步了解,但不能取代專業診斷。
Q3: 焦慮症的治療流程有哪些步驟?
A: 包括尋求專業評估、制定個人化治療計畫、積極參與治療、定期追蹤與調整。
Q4: 個人化治療計畫可能包含哪些方式?
A: 可能包括心理治療(如CBT、正念療法)、藥物治療、放鬆訓練等。
Q5: 焦慮症發作時該怎麼辦?
A: 可深呼吸、尋找安全的地方、轉移注意力、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會過去」、尋求支持。
Q6: 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A: 可透過規律作息、健康飲食、適度運動、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培養興趣等方式。
Q7: 台灣有哪些機構提供焦慮症相關協助?
A: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董氏基金會、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等機構提供心理諮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