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新選擇
1. 類固醇藥膏:正確使用是關鍵
Topical corticosteroids(類固醇藥膏)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一線藥物。它們能迅速抑制發炎反應,緩解搔癢。然而,長期或不當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變薄、產生血管擴張、瘀青、色素沉澱、痘痘、妊娠紋,甚至造成二度感染。臉部、眼皮和皮膚皺摺處更容易出現這些副作用,因此應使用低效價的類固醇藥膏。
重點提醒:
- 遵照醫師指示使用類固醇藥膏,不要自行增加使用頻率或劑量。
- 臉部、眼皮、皮膚皺摺處使用低效價類固醇藥膏。
- 使用一段時間後,若症狀改善,應逐漸減少使用頻率。
2. 非類固醇藥膏:溫和長效的選擇
不想過度依賴類固醇?非類固醇藥膏是另一個選擇。常見的藥物包括 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TCIs,如tacrolimus和pimecrolimus)和crisaborole。
- TCIs (Tacrolimus, Pimecrolimus):這類藥膏不含類固醇,不會造成皮膚萎縮。適用於臉部、皮膚皺摺處等敏感部位。剛開始使用時,部分病人可能會感到皮膚有灼熱或刺痛感,但通常會逐漸適應。建議在皮膚乾燥時使用,或先使用類固醇藥膏減輕發炎後再換用TCIs,以減輕不適感。在美國,Tacrolimus 0.03% 適用於2歲以上兒童,Tacrolimus 0.1% 適用於成人,Pimecrolimus 1% 適用於輕度至中度的異位性皮膚炎。
- Crisaborole: 是一種antiinflammatory topical PDE4 inhibitor,適用於兩歲以上兒童。 它可以用在臉部和皮膚皺摺處,不用擔心皮膚萎縮的問題,但使用時可能會刺痛。 它最適合用於輕度至中度疾病或作為保養藥物。
quote:健保資訊: 台灣健保對於非類固醇藥膏的給付通常需滿足特定治療條件,例如可能需要先嘗試傳統的免疫抑制藥物,且需要滿足特定的治療條件。
3. 生物製劑與口服藥物:嚴重個案的考量
如果外用藥膏效果不佳,醫師可能會考慮使用生物製劑或口服藥物。 Dupilumab 是一種白介素-4 受體抑制劑,因為其功效和安全性已成為首選的全身性治療方法,允許長期治療而無需實驗室監測。其他生物製劑和 Janus 激酶抑制劑正在成為替代品,可以消除對具有較高風險的免疫抑製劑的需求。系統性類固醇,包括口服 prednisone,應避免用於治療慢性、復發性疾病,例如 AD。
重點提醒: 生物製劑與口服藥物通常用於較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個案,使用前務必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其風險與效益。
二、保濕乳液:舒緩乾燥、強化屏障
保濕是異位性皮膚炎居家照護的基礎。選擇適合的保濕乳液,能有效舒緩皮膚乾燥、強化皮膚屏障,減少搔癢發作。
1. 如何挑選保濕乳液?
- 成分越簡單越好: 避免含有香料、色素、酒精等刺激性成分。
- 選擇具有修復皮膚屏障功能的成分: 例如ceramide(神經醯胺)、尿素、colloidal oatmeal(燕麥膠)。
- Ceramide: 可以改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乾燥皮膚和皮膚屏障功能。
- Urea: 具有保濕、角質調理、強化皮膚屏障和抗菌特性。在濃度為 2% 至 12% 時,可以有效地治療和/或預防某些皮膚疾病(如魚鱗病、異位性皮膚炎和牛皮癬)或與特定皮膚疾病無關的皮膚乾燥症。
- Colloidal oatmeal: 是一種快速舒緩的燕麥膠產品,適用於臉部、眼睛和身體。
- 質地: 依據個人膚質和季節選擇。乾燥肌膚適合較滋潤的乳霜或乳膏;油性肌膚則可選擇較清爽的乳液。
- 無香料: 盡量選擇無香料的產品,減少刺激。
2. 常見的保濕成分解析
- 尿素(Urea): 具有保濕、角質調理的作用。可以吸收水分,有助於皮膚的保濕和完整性。
- 神經醯胺(Ceramide): 是皮膚屏障的重要成分,能修復受損的皮膚屏障,減少水分流失。
- 燕麥膠(Colloidal Oatmeal): 具有舒緩、止癢、抗發炎的作用。
- 甘油(Glycerin): 是一種常見的保濕劑,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為皮膚補水。
- 凡士林(Vaseline): 具有良好的封閉性,能防止水分流失。
3. 保濕乳液使用時機與方法
- 沐浴後: 沐浴後3分鐘內,皮膚仍保有水分,立即塗抹保濕乳液,鎖住水分。
- 皮膚乾燥時: 隨時補充,保持皮膚滋潤。
- 睡前: 睡前厚敷一層保濕乳液,加強修護。
- 正確塗抹方式: 以輕柔的方式塗抹,避免用力摩擦。
三、居家照護:從沐浴到飲食,全方位呵護
1. 溫和沐浴是關鍵
- 水溫不宜過高: 過熱的水會帶走皮膚上的油脂,加劇乾燥。建議使用溫水(約36-38℃)。
- 選擇溫和的沐浴乳: 選擇成分簡單、溫和、無香料的產品,避免含有皂鹼、香料、色素等刺激性成分。
- 沐浴時間不宜過長: 建議控制在10-15分鐘內。
- 漂白水浴: 適當稀釋的漂白水浴可以殺死皮膚上的細菌,有助於減輕發炎。但務必諮詢醫師,了解正確的濃度和使用方法。
2. 飲食調整:避開過敏原
- 記錄飲食日記: 記錄每天的飲食,觀察是否與皮膚狀況有關。
- 避開已知過敏原: 常見的食物過敏原有牛奶、雞蛋、花生、海鮮等。
- 多攝取抗發炎食物: 例如Omega-3脂肪酸、益生菌等。
3. 環境控制:減少刺激
- 保持室內濕度: 使用加濕器,保持室內濕度在50-60%。
- 避免接觸刺激物: 例如塵螨、花粉、寵物毛髮、香菸等。
- 穿著寬鬆、透氣的衣物: 避免穿著毛料、尼龍等容易刺激皮膚的材質。
- 避免過度搔抓: 搔抓會導致皮膚發炎,形成惡性循環。可以使用冰敷、拍打等方式止癢。
常見問題精選
Q1: 異位性皮膚炎該如何治療?
A: 可選擇類固醇、非類固醇藥膏,或生物製劑/口服藥物。類固醇應遵照醫囑使用,非類固醇藥膏較溫和,嚴重個案才考慮生物製劑/口服藥。
Q2: 如何挑選適合異位性皮膚炎的保濕乳液?
A: 選擇成分簡單、無香料、含ceramide、尿素、燕麥膠等修復屏障成分的產品,並依膚質選擇適合質地。
Q3: 保濕乳液應該何時使用?
A: 沐浴後3分鐘內、皮膚乾燥時隨時補充、睡前厚敷。塗抹時以輕柔方式,避免用力摩擦。
Q4: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沐浴時應注意什麼?
A: 使用溫水(36-38℃),選擇溫和沐浴乳,沐浴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內,並可諮詢醫師是否適合漂白水浴。
Q5: 飲食上如何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A: 記錄飲食日記,避開已知過敏原,多攝取抗發炎食物,例如Omega-3脂肪酸、益生菌等。
Q6: 居家環境控制應注意哪些事項?
A: 保持室內濕度50-60%,避免接觸塵螨、花粉等刺激物,穿著寬鬆透氣衣物,避免搔抓。
Q7: 類固醇藥膏長期使用會有副作用嗎?
A: 長期或不當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變薄、產生血管擴張、瘀青、色素沉澱等。臉部、眼皮和皮膚皺摺處更容易出現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