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異位性皮膚炎:它怎麼來,該怎麼辦
異位性皮膚炎主要就是皮膚乾燥、發癢,有時候還會出現紅疹、脫皮。它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跟遺傳、身體的免疫力、還有環境都有關係。
我們可以這樣做來改善:
- 保濕: 就像幫皮膚穿上保護衣,讓水分不容易跑掉。
- 止癢: 提醒小朋友不要抓,因為抓了會更癢。
- 環境整理: 減少讓小朋友接觸到會引起過敏的東西。
- 生活習慣調整: 幫小朋友選擇適合的衣服、洗衣精等等。
二、止癢第一步:正確洗澡很重要
洗澡是照顧皮膚很重要的一環,但洗錯了反而會讓皮膚更乾、更不舒服。
怎麼洗才對:
1. 選溫和的清潔用品: 避免有香味、顏色、酒精的肥皂或沐浴乳。最好選pH值跟皮膚差不多的清潔劑。
2. 水溫要適中: 用溫水洗,不要用太熱的水,才不會把皮膚的油洗掉太多。
3. 洗澡時間別太長: 建議洗10分鐘就好。
4. 輕輕擦乾: 洗完澡用軟毛巾輕輕拍乾,不要用力搓。
5. 馬上擦保濕: 皮膚還濕濕的時候,趕快擦保濕產品,把水分鎖住。
三、保濕大作戰:讓皮膚水噹噹
保濕是照顧異位性皮膚炎最重要的事,它可以修復皮膚的保護層,減少水分流失,讓皮膚不那麼乾癢。
保濕這樣做:
1. 選擇適合的保濕產品:
潤膚劑:* 就像水泥一樣,填補皮膚的縫隙,讓皮膚滑滑的。
保濕劑:* 像海綿一樣,吸收水分,讓皮膚飽飽的。
封閉劑:* 像保鮮膜一樣,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減少水分蒸發。
* 最好選擇沒有香味、顏色、防腐劑的產品。含有Ceramides的保濕劑也有助於修復皮膚。
2. 保濕次數: 每天至少擦兩次,早晚各一次。洗完澡、睡覺前、或是覺得皮膚乾乾的時候,就要趕快補擦。
3. 保濕用量: 大量塗抹,確保皮膚都有吸收到。
4. 特殊部位加強: 手肘、膝蓋、脖子這些比較容易乾癢的地方,要多擦一點。
5. 濕敷療法:
* 如果皮膚發炎得很嚴重,可以用濕敷來快速止癢。
步驟:*
1. 先用溫水稍微浸泡一下患部。
2. 塗上保濕劑或藥膏 (如果醫生有開)。
3. 用濕的紗布或棉布把患部包起來。
4. 再用乾的紗布或棉布包在外面。
5. 維持15-30分鐘,或等到紗布乾掉。
6. 拿掉紗布後,再擦一次保濕劑。
四、居家環境要注意:減少刺激來源
家裡的過敏原和刺激物,可能會讓異位性皮膚炎更嚴重。
這樣做來改善環境:
1. 保持室內清潔: 定期打掃,減少灰塵、塵螨這些過敏原。
2. 用防螨寢具: 使用防螨床套、枕頭套,並定期清洗。
3. 控制室內濕度: 用除濕機或加濕器,讓濕度維持在50-60%之間。
4. 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
* 用沒有香精、沒有色素的洗衣精。
* 避免用刺激性的清潔劑。
* 穿寬鬆、透氣的棉質衣服。
5. 避免曬太多太陽: 適度曬太陽對皮膚有幫助,但不要曬過頭,也要擦沒有刺激性的防曬乳。
五、飲食小撇步:避開地雷食物
食物對異位性皮膚炎的影響,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些食物可能會讓症狀更嚴重。
這樣找出地雷食物:
1. 記錄飲食日記: 每天吃什麼、皮膚狀況如何,都記錄下來,找出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
2. 避免常見過敏原: 牛奶、雞蛋、花生、海鮮是很常見的過敏原,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對這些食物過敏。
3. 小心嘗試食物排除法: 在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下,慢慢排除可疑的食物,看看皮膚有沒有變好。
4. 均衡飲食: 什麼都吃一點,確保營養均衡。
異位性皮膚炎不能吃什麼? 沒有一定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過敏原都不一樣。
異位性皮膚炎不能吃什麼海鮮? 一樣的道理,最好透過飲食記錄和測試,找出自己的過敏源。
六、生活好習慣:減少搔癢的惡性循環
異位性皮膚炎的癢常常會讓人一直抓,越抓越癢,導致皮膚越來越糟。
這樣做來打破惡性循環:
1. 避免搔抓: 盡量不要抓,可以用拍打或按壓的方式止癢。
2. 修剪指甲: 保持指甲短而平滑,避免抓傷皮膚。
3. 穿著寬鬆衣物: 避免穿太緊或粗糙的衣服,減少摩擦。
4. 保持好心情: 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可能會讓癢的感覺更嚴重,保持心情愉快有助於舒緩症狀。
5. 睡前準備: 睡前洗個溫水澡,擦上保濕劑,有助於減少晚上睡覺時的搔癢。
結論:堅持下去,一定會越來越好
異位性皮膚炎需要長時間的照顧,透過正確的清潔、保濕、環境控制、飲食調整和生活習慣調整,就能有效舒緩症狀,讓生活品質更好。記住,每個小朋友的狀況都不一樣,找到最適合的照顧方式需要耐心和嘗試。
常見問題精選
Q1: 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
A: 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疾病,主要症狀為皮膚乾燥、發癢,可能出現紅疹、脫屑等。
Q2: 異位性皮膚炎居家照護的重點是什麼?
A: 居家照護重點在於保濕、止癢、環境控制和調整生活型態,以減少皮膚刺激和過敏原。
Q3: 如何正確清潔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
A: 使用溫和清潔用品、溫水,縮短洗澡時間,輕柔擦乾後立即保濕。
Q4: 保濕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有多重要?
A: 保濕是核心,能修復皮膚屏障,減少水分流失,舒緩乾燥與搔癢。建議一天至少兩次。
Q5: 居家環境控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A: 維持室內清潔、使用防螨寢具、控制濕度,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和過度曝曬。
Q6: 飲食如何影響異位性皮膚炎?
A: 記錄飲食日記,避開個人過敏原,並確保飲食均衡。常見過敏原有牛奶、雞蛋、海鮮等。
Q7: 如何減輕異位性皮膚炎的搔癢惡性循環?
A: 避免搔抓,修剪指甲,穿著寬鬆衣物,保持心情愉快,睡前洗溫水澡並塗抹保濕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