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藥膏: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的好幫手
類固醇藥膏怎麼選?
類固醇藥膏是很常用的藥物,可以減少皮膚的發炎反應,讓皮膚比較舒服。類固醇藥膏有很多種強度,要選擇哪一種,要看病人的年紀、皮膚問題的位置,還有嚴重程度。
- 弱效類固醇藥膏: 適合小寶寶、臉部,或是皮膚比較薄的地方,例如 hydrocortisone。
- 中效類固醇藥膏: 適合輕度到中度的異位性皮膚炎,例如 triamcinolone。
- 強效類固醇藥膏: 適合比較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或是其他方法效果不好的地方,例如 betamethasone。
類固醇藥膏怎麼用?要注意什麼?
正確使用類固醇藥膏很重要。通常建議薄薄地塗在有問題的皮膚上,輕輕按摩到吸收。一天擦一到兩次,但還是要聽醫生的建議。
使用類固醇藥膏要注意:
- 不要長期、大面積使用: 避免長期、大面積使用太強的類固醇藥膏,這樣比較不會有副作用。
- 注意皮膚變薄: 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可能會讓皮膚變薄,如果發現這個情況要問醫生。
- 選擇適合的質地: 藥膏比較滋潤,適合乾燥的皮膚;乳霜比較清爽,適合潮濕的皮膚。
- 皮膚變薄怎麼辦: 如果因為類固醇藥膏導致皮膚變薄,要跟醫生討論是不是要換藥或調整治療方法。
類固醇藥膏有什麼副作用?
長期或是不正確使用類固醇藥膏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包括:
- 皮膚變薄、血管擴張: 皮膚變薄,或是出現血管擴張。
- 色素沉澱: 皮膚顏色可能會變深或變淺。
- 毛囊炎: 可能會引起毛囊炎或青春痘。
- 全身性副作用: 如果大面積使用強效類固醇藥膏,可能會被皮膚吸收,產生全身性的副作用,例如影響生長發育。
生物製劑:更精準的治療方法
什麼是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是一種用生物技術做出來的藥物,可以針對特定的免疫分子進行調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生物製劑可以抑制參與發炎反應的細胞激素,例如 IL-4、IL-13、IL-17 等,減少皮膚發炎和搔癢感。Dupilumab 是一種IL-4 receptor inhibitor,可以用來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生物製劑為什麼有效?
生物製劑的有效原因在於它的作用很精準。跟傳統的免疫抑制劑相比,生物製劑可以更準確地阻斷特定的發炎反應,減少對全身免疫系統的影響,降低副作用的風險。
生物製劑有什麼副作用?
生物製劑的副作用會因為藥物而不同,常見的副作用包括:
- 注射部位反應: 注射的地方可能會紅腫、疼痛。
- 結膜炎: 有些病人可能會出現結膜炎。
- 感染風險: 生物製劑可能會增加感染的風險,所以在使用期間要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感染源。
使用生物製劑要注意什麼?
- 定期追蹤: 使用生物製劑期間要定期回診,讓醫生評估和追蹤。
- 監測副作用: 注意自己有沒有出現任何不舒服的症狀,並告訴醫生。
- 預防感染: 加強個人衛生,避免接觸感染源,如果出現感染的徵兆要馬上就醫。
JAK 抑制劑:新的治療選擇
JAK (Janus Kinase) 抑制劑是一種小分子藥物,可以抑制細胞內的 JAK 酵素,阻斷多種細胞激素的訊息傳遞,達到抗發炎的效果。JAK 抑制劑可以用來治療中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有效減少皮膚搔癢、紅腫等症狀。
JAK 抑制劑有什麼風險?
JAK 抑制劑的潛在風險包括:
- 感染風險: 因為抑制免疫反應,可能會增加感染的風險。
- 血栓風險: 有些研究顯示,JAK 抑制劑可能會增加血栓的風險。
- 其他風險: 可能會出現帶狀皰疹、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
JAK 抑制劑可以治療白血病嗎?
雖然 JAK 抑制劑主要用於治療免疫相關疾病,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用於治療特定的白血病。
皮膚科照光治療:用紫外線舒緩皮膚炎症狀
照光治療可以用於哪些皮膚問題?
照光治療是一種利用特定波長的紫外線照射皮膚,達到治療效果的方法。在皮膚科,照光治療廣泛應用於治療多種皮膚疾病,包括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白斑等。
照光治療要注意什麼?
在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中,常用的照光療法包括窄波 UVB (NB-UVB) 和 UVA1。紫外線可以抑制皮膚的發炎反應、減少搔癢感,並促進皮膚屏障的修復。
照光治療要注意:
- 療程安排: 照光治療通常需要多次療程才能達到理想效果,要聽從醫生的建議。
- 防護措施: 照光前要塗抹防曬乳,保護沒有問題的皮膚。
- 副作用: 短期副作用可能包括皮膚發紅、搔癢等,長期副作用則有皮膚老化、增加皮膚癌風險等。
照光治療健保可以給付幾次?
照光治療的健保給付次數有限制,要事先向醫生或醫院諮詢。
濕敷療法:加強保濕,舒緩皮膚炎
濕敷療法怎麼做?
濕敷療法是一種利用濕潤的敷料覆蓋患部,達到保濕、止癢、促進藥物吸收等效果的輔助療法。
濕敷療法步驟:
1. 清潔皮膚: 使用溫和的清潔產品清潔患部。
2. 塗抹藥物: 依照醫囑塗抹類固醇藥膏或其他外用藥物。
3. 濕敷: 將乾淨的紗布或棉布浸濕,稍微擰乾後覆蓋於患部。
4. 乾敷: 在濕敷料外層再覆蓋一層乾燥的敷料。
5. 固定: 使用繃帶或衣物固定敷料。
濕敷療法要注意感染
- 保持清潔: 確保敷料的清潔,並定期更換。
- 注意感染徵兆: 如果出現紅腫、發熱、分泌物等感染徵兆,要馬上就醫。
跟你的皮膚科醫生一起制定治療計畫
面對異位性皮膚炎,尋求專業的醫療建議非常重要。建議病人諮詢皮膚科醫生,詳細描述自己的症狀、病史,以及對治療的期望。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包括:
- 藥物治療: 選擇合適的類固醇藥膏、生物製劑、或 JAK 抑制劑。
- 照光治療: 評估是否適合接受照光治療,並安排療程。
- 輔助療法: 學習濕敷療法等輔助療法,加強治療效果。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毅力。與皮膚科醫生保持密切的溝通,並積極配合治療計畫,相信病人一定能夠擺脫皮膚癢的困擾,重拾健康、舒適的生活。
常見問題精選
Q1: 異位性皮膚炎有哪些治療選擇?
A: 治療選擇包括類固醇藥膏、生物製劑和照光療法,醫師會根據您的狀況制定個人化治療計畫。
Q2: 類固醇藥膏如何選擇與使用?
A: 依年齡、患部、嚴重程度選擇弱效、中效或強效藥膏,薄塗患部,並遵從醫囑。
Q3: 生物製劑是什麼?有什麼副作用?
A: 生物製劑是透過生物技術研發的藥物,副作用可能包含注射部位反應、結膜炎、感染風險等。
Q4: JAK 抑制劑是什麼?有什麼風險?
A: JAK 抑制劑是一種小分子藥物,風險可能包含感染、血栓、帶狀皰疹、肝功能異常等。
Q5: 照光治療如何緩解異位性皮膚炎?
A: 照光治療利用特定波長的紫外線照射皮膚,抑制發炎反應、減少搔癢感,並促進皮膚屏障修復。
Q6: 濕敷療法如何進行?
A: 清潔皮膚後塗抹藥物,再以濕紗布覆蓋患部,外層再覆蓋乾敷料,並固定。
Q7: 使用類固醇藥膏導致皮膚變薄怎麼辦?
A: 若因類固醇藥膏導致皮膚變薄,應與醫師討論是否更換藥物或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