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不只是皮膚癢
異位性皮膚炎,也叫做異位性濕疹,是一種慢性的皮膚發炎,會反覆發作。病人常常覺得皮膚乾燥、出現紅疹,而且非常癢。異位性皮膚炎的樣子很多種,而且會隨著年齡改變。了解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方法,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控制病情。
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臨床檢查是關鍵
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主要靠臨床檢查,醫生會看皮膚的狀況、問病史等等來判斷。下面會介紹一些常見的臨床檢查方法:
1. 病史詢問:了解您的皮膚癢經歷
詳細的病史詢問是診斷的第一步。醫生會問你這些問題:
- 皮膚癢什麼時候開始的?
- 哪些部位最容易癢?
- 皮膚癢是持續的還是偶爾的?癢的程度怎麼樣?
- 什麼情況下會更癢? 像是碰到某些東西、季節變化、壓力等等。
- 家裡有沒有人有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等?
- 以前有沒有其他的皮膚病或過敏反應?
- 現在在用什麼藥? 包括吃的藥、擦的藥等等。
通過詳細的病史詢問,醫生可以初步了解病人的皮膚狀況,判斷是不是異位性皮膚炎。
2. 皮膚檢查:觀察皮疹型態與分布
皮膚檢查很重要。醫生會仔細看皮膚的狀況,包括:
- 皮疹長什麼樣子? 像是紅斑、小疙瘩、水泡、脫皮等等。
- 皮疹長在哪裡? 不同年齡的人,皮疹長的地方可能不一樣。
- 嬰兒: 常見在臉頰、頭皮、手肘、膝蓋等部位。
- 兒童: 常見在手肘內側、膝蓋後側、脖子等部位。
- 成人: 常見在手部、腳部、眼皮、脖子等部位。
- 皮膚乾不乾?粗不粗糙?
- 皮膚有沒有因為抓癢而變得粗厚、紋路很明顯?
- 皮膚顏色有沒有變化?有沒有變深或變淺?
觀察皮疹的樣子和位置,可以幫助醫生判斷是不是異位性皮膚炎。
3. 特殊皮膚徵象檢查:尋找潛在線索
除了看皮疹,醫生還會檢查一些特殊的皮膚徵象,這些可能提示是異位性皮膚炎:
- 白色皮膚劃紋現象: 在皮膚上輕輕劃一下,出現白色的痕跡,而不是正常的紅色。
- 毛囊角化症: 在手臂、大腿等部位出現粗糙的小丘疹,摸起來像砂紙。
- 眼眶下皺褶: 下眼皮出現一條或多條皺褶。
- 手掌紋路明顯: 手掌上的紋路比一般人更明顯。
- 口周蒼白: 臉部皮膚蒼白,尤其在嘴巴周圍更明顯。
這些徵象不是異位性皮膚炎獨有的,但如果同時出現多種徵象,可以幫助更準確地診斷。
4. 過敏原皮膚測試:找出潛在的過敏原
過敏原皮膚測試可以幫助找出可能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原。
- 皮膚點刺測試: 將少量過敏原滴在皮膚上,然後用針輕輕刺破皮膚,觀察皮膚是否出現紅腫反應。
- 皮內注射測試: 將少量過敏原注射到皮膚內,觀察皮膚是否出現紅腫反應。
皮膚測試的結果要結合病史和臨床表現來判斷,不是所有對過敏原呈現陽性反應的人都會出現異位性皮膚炎。
注意事項:
- 做皮膚測試前,要告訴醫生你正在用的藥,像是抗組織胺,因為有些藥會影響測試結果。
- 有些皮膚狀況,像是很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等,可能會影響測試結果,不適合做皮膚測試。
- 以前有過敏性休克的人,要避免做皮膚測試。
5. 免疫球蛋白E (IgE) 檢測:輔助診斷
免疫球蛋白E (IgE) 是一種和過敏反應有關的抗體。檢測血液中的IgE總量和特定過敏原的IgE抗體,可以幫助診斷異位性皮膚炎。
- 總IgE檢測: 異位性皮膚炎病人的總IgE數值通常會比較高,但不是所有病人的IgE都會升高。
- 特定IgE檢測: 檢測血液中對特定過敏原的IgE抗體,像是塵螨、花粉、食物等等。
IgE檢測結果要結合病史和臨床表現來判斷,不能單獨作為診斷異位性皮膚炎的依據。
擺脫皮膚癢困擾:及早診斷,對症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需要醫生詳細的評估和檢查。通過上面的臨床檢查方法,醫生可以更準確地診斷,然後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想擺脫皮膚癢的困擾,就從了解自己的皮膚狀況開始吧!
常見問題精選
Q1: 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
A: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炎症,會導致皮膚乾燥、紅疹和劇烈搔癢。
Q2: 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方式有哪些?
A: 主要透過臨床檢查,包括病史詢問、皮膚檢查、特殊皮膚徵象檢查、過敏原皮膚測試和免疫球蛋白E (IgE) 檢測。
Q3: 病史詢問會問哪些問題?
A: 醫師會詢問皮膚癢的起始時間、部位、頻率、嚴重程度、誘發因素、家族病史、過去病史和用藥史等。
Q4: 皮膚檢查會觀察哪些重點?
A: 醫師會觀察皮疹型態、皮疹分布、皮膚乾燥程度、苔癬化和色素變化等。
Q5: 有哪些特殊的皮膚徵象可能提示異位性皮膚炎?
A: 包括白色皮膚劃紋現象、毛囊角化症、眼眶下皺褶、手掌紋路明顯和口周蒼白等。
Q6: 過敏原皮膚測試如何進行?
A: 包括皮膚點刺測試和皮內注射測試,將少量過敏原接觸或注射到皮膚,觀察是否出現紅腫反應。
Q7: IgE檢測在異位性皮膚炎診斷中的作用是什麼?
A: 檢測血清中的IgE總量和特定過敏原的IgE抗體,可以輔助診斷,但不能單獨作為診斷依據。